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兩岸“命運共同體” 一個客觀事實的描述

2017年07月07日 09: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媒報道,臺北市長柯文哲近日到上海市出席“雙城論壇”,他和上海市長應勇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兩岸是“命運共同體”。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兩岸“命運共同體”首先是一個客觀事實的描述,是指雙方的發展與安全,有密切的關聯。大陸的經濟仍在成長之中,臺灣若利用這個機會,定有助於臺灣經濟的發展;若逆勢而為,更將增加臺灣的風險。

  社論摘編如下:

  柯文哲市長日前到上海市出席臺北與上海的年度盛會——“雙城論壇”,他和上海市長應勇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兩岸是“命運共同體”。聽到這樣的説法,不少人是用反射式的方式來思考,尤其是“臺獨”支援者。然而,“命運共同體”有相當深的意涵,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其實,“命運共同體”是指雙方的發展與安全,有密切的關聯。“臺獨”支援者因為一心抱著“反中”與“脫中”的情結,不僅讓自己無法理性面對兩岸許多客觀的事實,甚至於關閉了兩岸之間許多可能的窗口。我們比較訝異的是陸委會竟然與這些“臺獨”支援者一樣,簡單地用“統戰”兩個字來理解這個概念。

  兩岸“命運共同體”首先是一個客觀事實的描述。就單單從經濟面來看,兩岸貿易額已達到1300億美元以上,是臺灣主要的出超來源,而且兩岸貿易額已佔臺灣總貿易額的23%。在投資方面,臺灣到大陸的投資金額,根據臺當局“經濟部”的資料,累計已經達到1650億美元以上,如果再加上經第三地的投資,恐怕就超過2000億美元了。除此之外,兩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已經慢慢發展各種産業的供應鏈體系,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之下,兩岸經濟充分發揮了互補互利的作用。例如臺灣傳統産業因勞力成本及環保問題而遷移到大陸,不僅找到了第二春,也為大陸帶來了資金、管理技術,並創造就業機會。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電子産業,使得臺灣電子産業可以繼續茁壯,也為大陸電子産業奠定了基礎。

  以上所言,是過去的事,至於未來,這個“命運共同體”仍然有不確性,而這個不確定性正是我們要思考之處。柯文哲指出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如果只是單純從一種善意的表達來理解,就太膚淺了。在我們看來,指出兩岸是“命運共同體”的意涵,在於順勢或逆勢而為的不同。如果順勢而為,可以共榮,但如果逆勢而為,則可能受傷。我們不知道柯市長是否有此深意,但這才是面對“命運共同體”概念應有的戰略思維。

  大陸的經濟仍在成長之中,除了內部進行結構調整之外,對外更力推所謂“一帶一路”的倡議。對很多地區來説,這裡面充滿了機會。臺灣如果利用這個機會,定有助於臺灣經濟的發展。然而,如果臺當局逆勢而為,有如現在的蔡英文當局,所失去的不只是機會而已,更將增加臺灣的風險。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