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國民黨如何爭取年輕世代 將改寫臺灣的未來

2017年05月23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3日發表社論指出,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後最艱困的功課之一,是如何喚回年輕人的心!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縱然綠色執政1年來,年輕世代薪資所得繼續走低,且看不見谷底,年輕人對蔡當局的滿意度一路挫低,卻未見年輕人轉向支援國民黨。換言之,在年輕族群的這一區塊,國民黨似乎是永恒的輸家!

  講得再坦白一些,年輕人厭惡國民黨不是現在,老早就是這樣了,只是國民黨不願坦然去面對罷了!事實上,已經有很長一段期間,沒有年輕人敢於公開承認他們支援國民黨,國民黨也早早就已被描繪成是保守、反動、守舊的象徵,年輕人就算不挺綠,也不願自己跟國民黨扯在一起,即便現實上是民進黨利用年輕人當工具取得政權,然後再一腳踢開,但年輕人還是沒有轉向國民黨,這也確實是民進黨一路老神在在,國民黨必須深自反省的課題!

  該社論表示,國民黨被年輕世代排斥,其實怪不了別人,就以這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為例,6位候選人一字排開,平均年齡60好幾,思維與語言都還停留在過去的模式,這不正好顯示,國民黨已經出現嚴重的世代斷層了嗎?相對的民進黨這邊,80後的世代都已陸續登場,靠太陽花運動崛起的世代都在蠢蠢欲動了,至少在視覺、乃至感覺上,哪一邊更貼近年輕人呢?

  要貼近年輕人,就必須先讓國民黨自己年輕,吳敦義接掌國民黨黨主席之位後,不管喜歡與否,都必須加速世代交替,先將國民黨蛻變成一個年輕政黨,讓年輕人覺得這個黨是屬於他們的黨,是他們願意支援、願意參與的政黨。而吳敦義本人更要多多親身接近年輕人,納入更多年輕幕僚。要知道,一個不能讓自己心靈先變年輕的國民黨主席,是不可能貼近年輕人,更不可能贏得年輕人的認同的。

  要掙到年輕人的心,國民黨必須自己先坦白承認,過往從來沒有真正貼近過年輕人,沒有傾聽他們真實的心聲,也沒有反映他們關心的議題,更沒有提供他們真正在乎的願景。老實説,今天年輕世代成天花功夫誹謗國民黨的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年輕世代所在乎的是他們的未來,他們的所得未來有可能成長嗎?他們有可能買得起房子嗎?他們有一天領得到退休年金嗎?

  該社論指出,民進黨確實比國民黨更能抓住年輕人,過去幾年他們就是運用這種年輕人的苦悶與憤怒,推倒了國民黨!但民進黨執政後,也暴露出他們的真實心態,其實就是把年輕人當工具。至少過去1年,民進黨除了借轉型正義之名搞政治清算,借前瞻計劃之名進行政治分贓之外,沒有推出任何興利的政策,再加上兩岸關係凍結,年輕人只能被鎖在島內,目睹社會持續進行撕裂,見證前瞻計劃進一步拖垮臺當局財政,他們的工作機會最多的還是派遣業,他們的所得永遠都漲不上去。老實説,多項民調顯示年輕世代對蔡當局失望,其實並不冤枉!

  對吳敦義而言,要讓年輕人重新對國民黨産生期待,絕不能再把智慧耗費在批判民進黨上,民進黨政策與作為是否對臺灣好,年輕人自有判斷,不需要國民黨添油加醋!國民黨該做的是,怎麼讓臺灣年輕人的視野與格局放大,以全球化的戰略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別再滿足於空泛的“小確幸”,這也正是民進黨長年“鎖國”思維所造成的後果,因而也唯有國民黨才有可能打破這個框架!

  該社論強調,擺在眼前的事實,全世界年輕人都在運用新媒體、新經濟打造新世界,前提是他們的政府都在積極打開門,都在急切進行合縱連橫,亞太諸國更是如此,臺灣呢?一個勁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搞對立,TPP沒了,RCEP進不去,一帶一路與亞投行都沒份,叫得出名的産業幾乎都外移或正在外移,多數年輕人只想搞“小確幸”服務業,但攸關服務業發展的服貿法案卻還躺在“立法院”。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只要蔡當局執政一天,服貿連同貨貿都不可能過,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口號勝於一切的“新南向”。試問:這般局面再拖個幾年,臺灣還有前景嗎?年輕人還有機會嗎?

  可以理解,此刻吳敦義面臨的內外挑戰非常多,但不論再忙碌,他都得耐心提出一套讓年輕人覺得是專門為他們設想的論述。這套論述能改寫他們的未來,也能改寫臺灣的未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