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繼續僵持 臺灣將成“滯悶的島嶼”

2017年05月22日 10: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20日,蔡英文就職滿週年,民調直落,她卻説,她“不是為民調做事,是為臺灣做事”。臺灣《旺報》22日發表臺灣戰略學會名譽理事長、大學教授王昆義的評論指出,這句不為民調做事的表態,其實是一種詭辯,而過去一段時間,蔡英文在陳述兩岸關係時,也多呈現出詭辯的思考,根本無助於改善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如果持續僵持下去,臺灣的損失不只是經濟層面,而是整個臺灣都會變成是一個“滯悶的島嶼”,既看不到天光,也看不到希望,年輕人的外流與低薪環境,將成為臺灣最大的悲哀。

  評論摘編如下:

  就職滿週年,民調直直落,蔡英文卻説,她“不是為民調做事,是為臺灣做事”。這句不為民調做事的表態,其實是一種詭辯,而過去一段時間,蔡英文在陳述兩岸關係時,也多呈現出詭辯的思考,根本無助於改善兩岸關係。

  其實,蔡英文514日接受綠媒訪問時,就已先行表述“大陸沒有處理好臺灣參與WHA及李明哲兩件事,可説是錯失了舒緩兩岸氛圍、改善兩岸關係的良機”。蔡英文的説法並沒有表露改善兩岸關係的意願,而是把過去一年兩岸關係的僵持看成是大陸的責任,這也預示著在今年“5.20”之後,兩岸關係將進入更詭譎的狀態。

  從去年“5.20”大陸針對蔡英文的就職演説,拋出“未完成的答卷”以後,蔡英文一直沒有想要回答大陸的答卷,反而是利用各種媒體的訪問,不斷的要求大陸應該有新的作法。

  她在57日接受臺灣《聯合報》的專訪時,提出“新形勢、新答卷、新模式”的“三新論”,認為大陸應該認清新的形勢已經出現,也應該有自己的答卷,希望兩岸建立“結構性合作關係”的新模式。

  蔡英文“三新論”的説法,被認為了無新意,而且“三新論”完全沒有處理和響應大陸最關切的“一中”議題,也難怪大陸學者會有“文青式三新論”的批判和反諷。

  由於大陸沒有積極響應“三新論”,所以她接受綠媒的訪問時,認定是大陸錯失改善兩岸關係的説法,把兩岸關係持續僵持的責任推給大陸,臺灣反而變成不是兩岸僵持的核心角色,也擺明瞭“你不改善關係,那就僵著吧”的不作為心態。

  事實上,在去年“5.20”以前,兩岸關係是相當熱絡的,但是蔡英文在就職演説中沒有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冷卻下來。所以,如果蔡英文不回應“九二共識”,大陸並不存在錯不錯失改善兩岸關係的問題,所以要不要改善兩岸關係,責任應該在蔡英文的身上。

  蔡英文把兩岸關係惡化的責任推給大陸,現在的問題是兩岸雙方倒底誰才需要有緩和的兩岸關係?當然是臺灣,沒有緩和的兩岸關係,臺灣就可能失去大陸市場,也不可能參與“一帶一路”。

  兩岸關係如果持續僵持下去,臺灣的損失不只是經濟層面,而是整個臺灣都會變成是一個“滯悶的島嶼”,既看不到天光,也看不到希望,年輕人的外流與低薪環境,將成為臺灣最大的悲哀。(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名譽理事長、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