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不爭氣” 政治資産已“透支”

2017年05月03日 09: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就職一週年前夕,臺灣各家民調機構都陸續公佈了蔡英文的民調數據。澳門《新華澳報》3日發表署名富權的評論指出,曾經是蔡英文“投票部隊”的年輕人,也開始對蔡英文強烈不滿,因此,蔡英文在2020年爭取連任時,就將流失這部分選票,她將不會再有“得票率過半”的“好日子”。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就職一週年前夕,各家民調機構都陸續公佈了蔡英文的民調數據。這些民調機構的背景不論藍綠、不分公私,所公佈的數據都是慘不忍睹,是至1996年實行臺灣地區領導人民選産生之後,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在就職一年後,滿意度最低的。民眾已經對各家民調機構公佈的數據,大生“麻木”之感,連帶對各類分析文章,也都感到“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因此,儘管各家民調機構公佈蔡英文的滿意度和支援度都是“一片慘綠”,但人們仍然是“無感”。

  而臺灣《美麗島電子報》昨日公佈的民調,卻讓人聽到了一個對蔡英文個人前景“不妙”的信號,並猜測臺灣地區未來的政治發展態勢動向,可能是國民黨固然未能得益,但卻將會對蔡英文本人爭取連任,及民進黨爭取繼續實現“完全執政”,會有負面影響的發展前景。

  這個由《美麗島電子報》委託臺灣指針民調公司前總經理戴立安執行,訪問島內年滿20歲民眾,由訪員進行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成功完訪1017人,在信賴水準95%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的民調數據顯示,蔡英文的信任度、滿意度在2029歲年輕人裏嚴重下滑,不信任度高達45.3%,為各年齡層中第二高;不滿意度達60.3%,也是各年齡層最高的。

  而在過去,蔡英文的支援度在年輕族群遙遙領先。但這次調查,在2029歲年輕族群裏,她的“信任度”僅36%,僅約略高過5059歲的33.9%,是各年齡層中第二低。至於對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在2029歲年輕族群僅20.9%,則是各年齡層最低的。

  值得注意的是,當問及對各政黨的好感度,民進黨的好感度是32.9%,反感度是47.3%。但以年齡層劃分,在2029歲中,對民進黨的好感度僅25.9%,反感度高達54.8%,分別各個年齡層最低或最高的。

  此份民調數據顯示,原先最挺蔡英文的年輕人,已反過來成為對蔡英文感到最失望的一群人。因此,蔡英文的這部分政治資産,已經變成她的政治負債。因而頗具獨立思考見識的民進黨前“立委”、“新潮流係”元老林濁水撰文警告:這份民調中有一些調查項目或交叉分析中還潛藏了一些非常令人擔心的嚴重訊息。

  實際上,眾所週知,蔡英文和民進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委”選舉中之所以能夠獲勝,原因固然很多,但有兩個現象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第一個現象是國民黨支援者“含淚不投票”,但這並不能導致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得票率驟升,因而第二個現象就更值得注意,那就是在“太陽花學運”的效應充分發酵之下,過去並不關心各類公職選舉的年輕人,都踴躍出來投票,“臺灣地區領導人的票”投給蔡英文,“立委”票投給“時代力量”的候選人,倘“時代力量”沒有推出候選人的選區,則投給民進黨的候選人。這反映了年輕人對“上樓難”、“求職難”、“上流難”的強烈不滿。

  現在,曾經是蔡英文“投票部隊”的年輕人,也開始對蔡英文強烈不滿。因此,蔡英文在2020年爭取連任時,就將流失這部分選票,而在“立委”選舉方面,將更為戮力支援“時代力量”的候選人。由此,“時代力量”將會因勢便利,在更多的選區推出候選人,並增強“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陣容,以進一步增加議席,及爭取獲得分配更多的“政黨選舉補助金”。由此,首先受到衝擊的,將是民進黨的“立委”選情,可能會侵蝕民進黨現時的議席優勢。而對蔡英文的選情,由於“時代力量”可能不會自行推出候選人,因而衝擊不大,但年輕人可能會失去投票給她的興趣,因而蔡英文將不會再有“得票率過半”的“好日子”。

  但在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中,年輕人的意願,可能會對蔡英文造成困擾。倘是採取“民調”決勝,這些年輕人可能會表態支援民進黨較為年輕的參選人;倘是由黨員投票決定,可能會有有意參選者,在規定的時間(即享有投票權的黨齡)之前,突擊動員大量年輕人入黨,以“人頭黨員”取勝。倘是採用“民調加投票”的方式,蔡英文就將更是受到上述情況的雙重夾擊。

  從目前情況看,民進黨內有意挑戰蔡英文的,是賴清德。但他卻未必能獲得這些年輕人的支援。雖然他也是中生代,但畢竟在年齡上與“太陽花世代”存在著“代溝”距離。何況,賴清德是在臺南市的基本盤“深綠”,選民們“寧願肚子扁扁,也要票投阿扁”,民進黨隨便推出一個候選人都可當選的政治態勢下,當選臺南市長的,因而在這些年輕人的心目中,並非是可以尊敬的“英雄”,甚至會有“不屑”之感。

  鄭文燦或林佳龍則不同。兩人都曾參加過“野百合學運”,因而成為“太陽花學運世代”的“前輩”,受到尊敬。不過,兩人的特質仍有異。林佳龍曾在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等任職,可能會遭到年輕人逆反心理的反彈。而鄭文燦是“野百合學運”的領導核心,受年輕人的尊重度更高。他與賴清德同屬“新潮流係”,但與賴清德的“南流”相比,他是“北流”,而且還曾任過總召。

  而桃園市的基本盤是藍大於綠,鄭文燦的獲勝,除了是大環境使然之外,他個人的特質則是根本的因素,這就比賴清德的在臺南市“躺著選也可當選”要優勝得多。他的思維較為接近年輕人,在任職桃園市長後,做規劃也符合年青人的利益。如果他能在社會住宅、青年住宅等政策部分做得更好,就能讓年輕人更“有感”。因此,如果不是他的資歷較“淺”,相對於賴清德,他更是蔡英文的強勁對手。但這“淺”,在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方面,卻反而是優勢。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