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越逗逼 兩岸越快統一

2017年02月09日 08:55: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在社交媒體上發起“新”台幣改造運動,表示要去掉現行鈔票的孫中山、蔣介石,以棄絕個人崇拜和“獨裁者”。綠營政客為了“去中國化”,又一次大開腦洞,讓人好氣又好笑。

  過去十幾年,民進黨人士奉獻了大量令人意想不到、忍俊不禁的劇情和臺詞。這或許是一種平衡策略:民進黨知道自己的政策和施政在傷害臺灣,所以要不斷搞怪説笑,給臺灣人苦中作樂的機會。

  島內網友抓住了這次機會。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李登輝擁抱蔡英文、陳水扁尋找“海角七億”等,都成了PS素材,上了新台幣。網友還把臺灣歌手伍佰P上鈔票,一個伍佰表示500元,兩個伍佰代表1000元,以此類推……

  娛樂圈明星被扯進政治議題,是臺灣政治娛樂化的縮影,而民進黨正是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改造新台幣成為網路笑話之前,另一名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要廢扯鈴(空竹),就已貢獻了搞笑成語“世芳扯鈴”,被用來比喻非常扯的言行,“比扯鈴還扯”。

  民進黨一貫盛産“逗逼”人士。比如陳水扁時代就有“立法院三寶”,現在又有了“新三寶”,都以言行出格、蠻不講理著稱。陳水扁時代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把“三隻小豬”列入成語詞典;陳水扁自己面對藍營抗議者,也曾説出“大陸那麼好,太平洋沒加蓋,你游過去好了”之類的荒唐話;現在的蔡英文雖然貌似嚴謹,其實也挺逗,比如一邊不認“兩岸一中”,一邊幾次三番呼籲兩岸領導人“坐下來談”。

  高志鵬改造新台幣,劉世芳要廢扯鈴,杜正勝把外國童話硬塞進中國成語,其本質都是“去中國化”。中國文化滲透于臺灣的血脈肌體,要強行去除,就得有衝破天際的腦洞和不畏譏嘲的臉皮。陳水扁要藍營民眾游過去,蔡英文假惺惺“維持現狀”,其本質都是要疏遠大陸追求“臺獨”。“臺獨”本來就是個迷夢,一本正經地論證迷夢的可行性,本身就是最大的荒謬,這是民進黨荒誕言行的根源所在。

  但是,民進黨的平衡策略可能還有另一層意圖:用荒誕可笑來遮蓋險惡肅殺。人們容易被這些政治笑話轉移注意力,而忘了民進黨的“去中國化”另有實實在在的嚴重危害。比如,臺灣中小學課本被改編,已導致年輕人的國族認同出現問題。又如,島內一些法規被逐步修改,“公投”門檻被降低,“大法官”也被置換,都可能是“法理臺獨”的謀篇佈局。

  不管是“文化臺獨”還是“法理臺獨”,是“柔性臺獨”還是“漸進臺獨”,都在挑戰大陸的忍耐極限。不少大陸涉臺學者近期都表示,蔡英文的兩岸策略就是“表面善意,內裏緩獨”。有權威學者甚至公開斷言,兩岸和統的可能性正在喪失,“武統”為期不會太遠。

  蔡英文近日表示,後半年會有“新的兩岸政策”,會有創造性的思路來打開兩岸新局。當此之時,大陸不論官方學界還是民間,有幾個人敢信這句話。過去9個月,民進黨左手作揖右手偷襲的兩面手法已經耗盡了大陸的耐心和期待。

  可以説,民進黨的“臺獨”動作越多,兩岸統一的時間就會來得越早。屆時説不定就應了大陸網友所説,統一後反正是要換貨幣的,高志鵬們現在大可不必忙活。(文/黑白自在)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