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新南向政策”先天不足後天不良

2017年02月08日 11:24:00  來源:新華澳報
字號:    

  澳門《新華澳報》8日發表署名富權的評論文章指出,最近同一天有兩則外媒新聞,雖然是兩條互不關聯的並行線,但在一定條件下卻發生了化學作用,形成了交集,凸顯了臺灣蔡英文當局推出的“新南向政策”,在“先天不足”之下,更遭逢“後天不良”,已經註定是將會夭折,白費工夫。

  這兩則外媒報導,其一是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6日報導,臺灣決心減少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並提振緩慢的經濟增長。為達這一目的,蔡英文正努力深化與東南亞的貿易和投資聯繫。但駐臺北政治風險分析師羅斯?范戈爾德警告,由於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關係的改善,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將面臨更多困難,“孤掌難鳴”。他説,“臺當局不能只坐在臺北,嘴上説説希望更好地與東南亞合作,就指望得到想要的結果——特別是在兩岸關係日益惡化的背景下。”大陸外交部長訪問尼日利亞期間,這個西非國家命令臺灣關閉其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的經貿代表處。對外關係缺位意味著臺灣企業無法從雙邊貿易協議或稅收、投資條約中受益,而此類協議可以幫助它們的跨國競爭對手在海外投資。

  與東南亞國家缺乏正式關係意味著,臺灣投資者無法從“政府對政府”的遊説中受益。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就指出:“我們正努力讓貿易和投資多樣化,但各國態度都很謹慎。”而臺灣駐印度尼西亞臺北經貿處代表陳忠也表示,被排除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議之外是一個“巨大挑戰”。

  其二是柬埔寨總理洪森2月6日在臉譜網上貼出一篇演説,表示為了維護中國的完整主權與表示對“一中”的支援,全面禁止“中華民國國旗”在柬埔寨國內升起,他也不容許臺灣在金邊或是柬埔寨其他地方設立代表機構。相關報導説,臺灣外貿協會在2009年與2014年均曾嘗試在柬埔寨金邊設立“臺灣貿易中心”,但皆向隅,因柬埔寨方面認為雖其非官方機構,仍具有半官方性質,與“一中政策”不符。

  《金融時報》所報導的內容,與柬埔寨禁止升挂“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雖然並非是同一回事,但其實都是指向同樣的路徑,凸顯了英媒所説的“新南向政策”將遭遇極大困難。實際上,在東南亞、南亞國家,都普遍認定“一個中國”的定位,其中尤以柬埔寨是最堅定的,至今仍拒絕臺灣當局在此設處,因而臺灣當局對柬埔寨的“領務”工作,是由其駐越南胡志明市的辦事處兼辦的。但即使如此,過去也曾有過臺灣當局駐胡志明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在前赴柬埔寨執行領導工作時,事事處處並不暢旺甚至是遭到“刁難”的報導。

  其他國家即使是對中國有這樣那樣的恩怨,但在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方面,仍是堅定的。在此情況下,臺灣新當局的“新南向政策”,就只得由剛開始時是由“總統府”主導,後來轉為由“行政院”統籌督導,但既然是仍以官方身份操弄,當然不會順利。因而再“後知後覺”地委任專責“新南向政策”事務的黃志芳為“外貿協會董事長”。這固然是黃志芳的官運欠佳,遭到新加坡拒絕接受其為駐新代表,無法就近指揮“新南向政策”之後的權宜性安排,但卻也折射了就連蔡當局也知道,由官方主導“新南向政策”,將會一事無成,因而只能是改由半官方的外貿協會以“白手套”出面執行。不過,仍將會在柬埔寨被賜以“閉門羹”,因為正如上述,洪森連半官方的外貿協會也不能接受,又如何能“打進”柬埔寨?

  即使如此,充分運用外貿協會這個點子還是不錯的,而且可在經濟上配合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政策。實際上,那個“TPP”,就收容了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越戰時的頭號敵人--越南,而刻意將中國大陸剔除開出,就是為了“圍遏”中國。然而,特朗普的戰略和策略卻正好相反,不但是廢除了蔡當局迫切要加入的“TPP”,而且也與蔡當局“新南向政策”重點依賴的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家“鬧翻”,這就使得本已“先天不足”的“新南向政策”,在“特朗普因素”之下,更呈“後天不良”,端的是“破船偏遇頂頭風”。

  實際上,已經有觀察家注意到,特朗普就職後,得罪了一大票美國過去的盟友,特朗普要想讓美國偉大起來,無論是技術、資金還是效率,中國都是唯一的選擇。此外,伊朗、北韓、反恐等問題都需要中國的合作。因此,儘管不排除日後還將會與中國有摩擦,但就目前情況看,沒有非要得罪中國不可的理由。在此情況下,少了美國的“背書”和奧援,蔡當局要搞“新南向政策”,恐怕很困難。

  這個世界講的還是實力。臺灣市場太小了,經濟實力又大不如前,蔡當局在不能失去中國大陸市場的情況下,卻去推動什麼“新南向政策”,連過去的“死黨”美國都不幫忙,又如何能成功?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