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藍營黨工學太陽花 蔡當局無奈

2017年01月20日 10: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19日報道,中國國民黨工自救會8名成員與一名“公民記者”共9人,18日下午騎機車和腳踏車突襲衝入“行政院”,在中央大樓撒冥紙和噴漆。有蔡當局撤告太陽花學運為前例,“政院”對國民黨工藐視公權力衝官署,譴責但不提告,不令人意外。

  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屢有號稱公民團體,用“公民不服從”大帽子指責臺當局執政遠離民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2014反服貿太陽花學運。民進黨為了攻擊國民黨施政不佳,也往往引經據典強調公民不服從的重要性,使之獲得正當性。

  民進黨在野時以“公民不服從”來合理化衝撞當局體製作為,執政後隨即撤回太陽花學運成員衝撞“行政院”告訴。同理可證,民進黨當局也不能對本次衝撞“政院”的國民黨黨工提告,否則又會被譏為發夾彎,因此“行政院”選擇譴責但不提告的作法並不令人意外。

  令人意外的反而是國民黨,一般來説,群眾運動的衝撞除了抒發內心不滿,很重要是媒體曝光,通常會先通知媒體,吸引媒體到場報導。

  在黨産議題上,民進黨用轉型正義大帽子壓著國民黨,讓國民黨處處落居下風,若是抗爭活動再用傳統預告的方式進行,必然會遭民進黨批評為,化解抗爭活動的正當性。尤其,民進黨有太多街頭運動老手,國民黨工遠遠比不上。

  國民黨工18日衝“行政院”沒有事先向媒體預告,是在現場透過“公民記者”將影像傳播出去,既能避免預謀犯案的疑慮,還能用公民不服從的大帽子讓民進黨可能的回應失效。曾幾何時過去民進黨慣用的招數,現在卻被國民黨年輕黨工全盤接手。

  從藍黨工衝撞“政院”事件中可看出兩件事情,民進黨過去以公民不服從、少數對抗多數理論挑戰國民黨,如今卻成為施政上的一大障礙;另外一方面,國民黨能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來對抗民進黨當局,看來國民黨在野將近一年,已稍微靈光了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