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決策魯莽角色混淆 民眾吃苦頭

2017年01月19日 08: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19日社論指出,臺當局硬推“一例一休”紛擾尚未散去,一群大學兼任教師又因蔡當局決策失當而面臨失業危機,17日在臺當局“教育部”發出沉重怒吼。蔡當局自去年520就職以來,臺灣民眾因蔡當局上自蔡英文、下至部會首長角色混淆、決策魯莽而飽嘗苦頭。質言之,蔡當局自陷當局于失能狀態,臺灣民眾應仔細檢視蔡當局的適任能力。

  去年520以來,抗議活動可謂無日無之,包括年金改革、反迫遷、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多元成家、黨産問題等等爭議都引發民眾走上街頭。各式各樣抗議活動讓臺當局官員疲於奔命,抗議民眾也必須犧牲本身的時間、金錢,更耗費了巨大的社會成本。然而,若非蔡當局執政不當,民眾豈好抗議哉?探討蔡當局執政不當的原因,概可歸結為決策魯莽、角色混淆二端。

  從公共政策的決策程式而言,首先必須厘清問題而後進行政策規劃,以及政策評估。在政策評估中,除了評估政策可能産生的結果外,還包括針對政策利害關係人的影響進行評估,避免發生非預期結果。然而,諸多案例都可顯示,蔡當局決策程式中的政策評估往往失之草率,且未盡週全。

  例如,臺當局“勞動部”宣佈將無本職的大學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規範,其用意在於保護無本職的大學兼任教師,但由於事先未妥慎與臺當局“教育部”、大學、無本職大學兼任教師溝通,聽取各方意見,率爾宣佈的結果竟是若干大學恐將不再續聘無本職兼任教師。原意是為無本職兼任教師提供保障,結果卻是讓他們面臨失業危機,無本職兼任教師到“教育部”抗議,實應歸責于蔡當局的決策魯莽。

  “一例一休”的問題同樣出在決策魯莽,原意是要增加勞工休假天數,豈料卻剝奪了許多勞工賺取加班費的機會。又因為修正後之勞基法未賦予企業界應有之彈性,導致排班平添困擾,又恐將造成企業以派遣工替代正職人員的負面效應。然而,在修法之前,産學勞各界都曾提出建言,臺當局卻在蔡英文一聲號令之下強行通過,以致引發社會不安。

  再以臺灣“電業法”為例,修法通過之後,環保團體反而質疑將無法達成蔡當局所提之2025非核家園目標,原因在於目前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僅1%,2025年根本無法達到20%。此一問題原本就可經由計算來評估其可行性,但蔡當局仍力推電業法修正。坦言之,非核家園的確是理想的目標,但若無法達成,又讓臺灣陷入缺電危機,則其衝擊又豈是臺灣人民所能承擔?問題還是出在蔡當局一意孤行、決策躁進。

  諸如此類的草率決策之多,堪稱“族繁不及備載”。然而,更嚴重的是引發爭議和反彈後,包括蔡英文在內的當局官員卻以錯亂的角色立場回應社會。例如,“勞基法”修正版本明明就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強行主導,但惹出大麻煩之後蔡英文左一句“那你不必跟我説呀,你去跟你老闆説”、右一句“當局公親變事主”、再一句“你們要自立自強”,“行政院長”林全也來一句“尊重目前修法結果”,兩人説得仿佛事不關己,如此的“責任感”當然無法獲得臺灣人民的信賴。

  馬英九時期所推出的政策,往往被批評為讓人“無感”,但當前蔡當局和綠營卻對自己所犯的缺失無感,這的確是在考驗臺灣人民的耐性!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