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四不領導人與六不總督 異曲同工

2017年01月04日 10: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1日發表評論説,中國歷史上有個“六不總督”,即在英法聯軍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此封號源於英法聯軍兵臨廣州城下時,他採取“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態度,最終被英軍俘虜送往印度,客死他鄉。反觀當今,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新四不”似乎異曲同工,背後反映的,就是她在兩岸上的消極不作為。

  葉名琛的“六不”,説白了就是“我不想理你”,他不顧時局變化,情勢發展和國家存亡,換來個人的“精神勝利”,卻苦了百姓。

  蔡英文在2016年最後一天面對中外媒體,再次表達對大陸“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屈服於壓力、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若檢視蔡當局這7個多月來的作為,“維持現狀”的承諾、所謂的“最大善意”,恐怕都會被一一攻破。

  蔡英文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先提出要“力抗中國”,又回過頭説不走對抗老路,更是自我矛盾。

  過去兩岸經貿乃至官方交流的榮景,和“外交”場域上的平和默契,與現在兩相對照,有著明顯落差,蔡英文將此稱為大陸的“打壓、恫嚇”,但她忽略的是,過去兩岸因為擁有政治互信基礎,所以對臺灣的國際空間可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現在沒了政治基礎,本來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默契,自然都將動搖。

  蔡當局絕口不提“九二共識”,以發展新南向政策與大陸“保持距離”,為了親美日,不惜在美豬美牛核食議題上,出現發夾彎,犧牲百姓權益,成就個人意志。

  蔡英文口口聲聲説的“四不”,更像是合理化“遠中”策略的説詞,對增加兩岸善意和理解,厘清兩岸性質態度消極,無視兩岸情勢繼續惡化的態度,令人擔憂。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