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轉身就碰到太陽花的幽靈

2017年01月04日 09: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4日社論指出:近日,臺當局“行政院”舉辦的核食公聽會一再遭到民眾抗議,宣佈延期;同為“政院”舉辦的年金改革座談,則因執行長林萬億缺席,引爆嚴重衝突。民進黨可能會説,這些抗爭,都是“反改革者”發動的反撲。但如果不被這類政治語言蠱惑的話,仔細尋思便會察覺:這些衝突與不滿其實都有太陽花運動殘留的魅影,如今借由不同的化身重現。

  太陽花打著“反服貿”的旗幟,進而佔領“立法院”、侵入“行政院”,演成轟轟烈烈的示威;民進黨不僅在幕後側翼支援,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這從後來蔡英文的論功行賞,林全對學生的全面撤告,包括民進黨對時代力量的種種禮讓,已一目了然。馬當局當時處理的張皇失措自難辭其咎,然而,由於太陽花的橫衝直撞,不僅使許多法制及政治原則一路傾倒而無法討論,甚至留下“敢嗆就是有理”的印象。這些,如今都反過來成為檢驗蔡當局的標準。

  太陽花對蔡英文的檢驗,可概分為兩類:從縱軸看,是民進黨能否解決民眾不滿的種種社會問題?從橫軸看,是民進黨能否以其在太陽花期間的同一言行處理事情?從過去7個月的表現看,在縱橫二軸上,蔡當局的作為恐怕都令人失望。從臺灣智庫的民調看,在20到29歲的年齡層中,民進黨的支援度不到16%,次於時代力量和國民黨,可見年輕世代極不滿。

  以蔡當局企圖解禁日本核食為例,之所以會遇上如此強烈的反彈,主要是這不僅違背了蔡英文的“非核家園”宣示,更觸犯了與日本“黑箱協議”交換條件的大忌,即企圖以此交換“臺日經濟夥伴關係”的簽訂。試想,兩岸服貿協議是經過雙方代表談判,有具體公開的開放項目,卻遭抹黑成“黑箱”;而蔡當局不顧公開程式及民眾健康,要以核食進口交換對臺灣無實質利益的臺日EPA,這如何自圓其説?如果兩岸間的談判要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來約束,那麼臺日漁權或臺美軍購的協商,不要受到監督嗎?

  之所以説蔡英文轉身就碰到太陽花的幽靈,原因在此。如果民進黨在太陽花期間表現的是一套高不可攀的標準,現在執政卻要用另一套標準來欺騙百姓,這當然是人民無法接受的事。

  尤有甚者,在太陽花運動中,人們看到民進黨如何曲意呵護佔領“立法院”的青年,並指控維持秩序的警察為“國家暴力”,甚至至今仍未撤銷對員警的告訴。而在“一例一休”爭議中,蔡英文面對勞團絕食抗議非僅不聞不問,更以鐵柵加員警重重圍堵;在這次同婚入民法的對峙中,則只見反同陣營的100多名年輕人被警方用束帶捆綁壓制,另一方則備受禮遇。這種明顯偏頗的選擇性執法,對比太陽花時的種種曖昧和大話,民進黨不感到羞愧嗎?執法員警又能心安嗎?

  太陽花運動投射的是年輕世代的心聲,其中有真實的憤怒,例如對低薪及高房價的不滿;但也有未經咀嚼的情緒,諸如“反中”及對全球化的困惑等。蔡英文上任後,在施政上力圖迎合新世代,不斷放送利多;但是,過度以年齡為區隔的決策除了傷害世代感情,勢必産生新的盲點,不僅無助解決問題,反而加深臺灣平庸化、均貧化的困境。尤其在兩岸議題上,蔡英文一反民進黨原本即將走向務實的檢討,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正是太陽花魅影的羈絆所致。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似是而非的太陽花口號像“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卻被一些高中生無限放大為“自己的課綱自己審”,蔡當局也不分青紅皂白地擁抱,以一味討好作為親近年輕人的手段。殊不知,臺當局自我放棄理念、放棄承擔教育的角色,其實只會助長新一代的愚昧,造成臺灣的倒退。納粹變裝秀的無知,不正是活生生的一課?

  太陽花運動留下了精神,也留下了幽靈,蔡當局一轉身就會撞見它們。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