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日本駐臺機構更名 臺灣要付出多大代價?

2017年01月03日 13: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2016年12月31日針對日本駐臺機構更名一事發表評論説,日本駐臺機構的名稱從原來的“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賣了這麼大的人情給民進黨當局,不僅僅是跟隨美國的步伐,安倍政府也有自身在臺灣的利益考慮。“更名”的後遺症足以讓民進黨當局疲於應對了。

  評論摘編如下:

  繼美國政府首度以法律形式提升臺美軍事人員交流層級後,日前日本政府也宣佈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日本駐臺機構的名稱將從原來的“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雖然雙方仍維持“民間交流關係”,但名稱中多了“日本台灣”四個字,相較於以往模糊的名稱,今後明確了互動的對象,尤其“臺灣”二字更是讓民進黨當局雀躍,因為他們做夢都想“臺灣(國)”能在國際社會上增加曝光度,由此顯見日本政府其實是在“一中原則”上打擦邊球。最近一段時間,美、日接連向臺灣“示好”,絕非偶然,中國大陸在臺海問題上面臨新一輪的挑戰。

  日本這次賣了這麼大的人情給民進黨當局,不僅僅是跟隨美國的步伐,安倍政府也有自身在臺灣的利益考慮。俗話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日本政府不僅不會做虧本生意,而且還要盡賺。對於日方而言,讓臺灣解禁日本核災區食品是當務之急。原本上月當局已有意開放,但遭到島內主流民意強烈反對而不得不作罷。如今日本政府以“更名”一事變相施壓,民進黨方面要頭疼了。此外,在衝之鳥礁、釣魚島問題上,日方更是希望民進黨當局採取消極態度,同時限制島內漁民前往捕魚,以維護日本漁民的權益。

  由此可見,一次“更名”,臺灣要付出多少代價?“更名”的後遺症足以讓民進黨當局疲於應對了。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