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如何爭取大陸旅遊市場?臺媒:改善兩岸關係!

2016年12月12日 15: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臺灣島內旅遊業慘澹現狀,臺灣《中央日報》11日發表社評説,要想穩固與爭取大陸旅遊市場,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兩岸關係,而要改善兩岸關係,最根本的就是不要把大陸視為敵人,中國視為外國,只要有“兩岸一家親”的心態,公開宣示不搞“臺獨”,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立刻就會從緊張變為和緩,陸客必然會與日俱增,觀光旅遊業自然也就會生意興隆。否則再怎麼做,還是徒勞無功,只會讓臺灣越來越沒有希望!

  社評摘編如下:

  臺當局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日前指出,11月份陸客個人遊大減將近4成,是520後最大跌幅;陸委會將配合臺當局“觀光局”,希望持續穩固跟爭取大陸旅遊市場。表面看來,臺當局似乎已經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對陸客減少的真正原因卻避而不談,可以斷言,未來不只陸客會越來越少,整個觀光産業也會越來越慘。

  依照臺當局“移民署”資料,從5月20日到12月6日為止,陸客入境總人數較去年減少35.5%,團客減少51.1%,自由行陸客則減少12%。以11月單月來看,總入境人數減少51.4%,較10月減少的50.4%,兩者差距不大;團客11月比去年同期減少59.1%,比10月減少68.1%有回升跡象;但個人遊部份,11月比去年同期減少39.1%,10月則為減少23.6%,這也是520後,陸客個人遊比去年同期減少最多的1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日到6日間的陸團人數,和去年同期比減少45.8%,但個人遊仍減少39%。足見自由行陸客減少跡象越來越明顯,今年陸客總入境人數勢將大幅減少。

  陸客銳減對臺灣究竟有什麼影響?看數據不如舉些實例。

  ——由於陸客大量減少,光是臺中機場,立榮、華信等航空公司就有11條航線停班;以兩岸航線為主的復興航空,更不堪虧損,在上月宣佈全面停航。

  ——遊覽車業者估計,每天營收減少2000萬元(新台幣,下同)以上,4000多輛專跑陸客團的遊覽車,現在有八、九成在曬太陽,出車量只剩1/10。

  ——專做陸客生意的旅行社、飯店、民宿,已有數百家倒閉,歇業的更多,懇丁、花蓮飯店的住房率還不到2成。

  ——第一線導遊與領隊的接團量減少將近7成,幾乎有一半的導遊在放無薪假。

  ——各地夜市生意銳減,以往熱鬧的士林商圈甚至出現店面退租潮,高雄六合夜市更是空空蕩蕩,乏人問津。

  ——阿里山專賣陸客茶葉的店,以往每月有一兩千團陸客,現在不到1/3。

  如此景況,對於那些原先高唱“陸客減少不是死會而是機會”、“陸客減少,觀光景點空氣比較好”的人,固然是一記重擊,對於觀光旅遊業者和從業人員,更是苦不堪言,重點是,這樣的困境究竟要如何突破?問題要如何解決?

  按照邱垂正的講法,陸委會將會持續關注陸客赴臺人數發展,也希望持續穩固跟爭取大陸旅遊市場,開拓更多元市場,輔導産業轉型,及強化旅遊品質。聽來不是沒有道理,但卻並未抓到問題的癥結。

  以開拓更多元市場為例,民進黨當局把重點擺在東南亞國家旅客,但要華語導遊轉型接東南亞客人,談何容易?光語言就是一大問題;何況臺灣既沒有足夠的清真認證餐廳、飯店,對於伊斯蘭文化更缺乏深入認識,如何能夠很快就填補陸客減少的缺口?

  事實上,要想穩固與爭取大陸旅遊市場,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兩岸關係,而要改善兩岸關係,最根本的就是不要把大陸視為敵人,中國視為外國,只要有“兩岸一家親”的心態,公開宣示不搞“臺獨”,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立刻就會從緊張變為和緩,陸客必然會與日俱增,觀光旅遊業自然也就會生意興隆。否則再怎麼做,還是徒勞無功,只會讓臺灣越來越沒有希望!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