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島內小綠大綠互咬 都為選票

2016年12月09日 09: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9日發表評論説,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黨在臺灣“立法院”相互開杠早已不是新聞,尤其在“勞基法”修正案、同性婚姻,以及“立法院”改革等幾個議題上,時代力量黨幾次精準到位的發言,的確令民進黨左支右絀、窮于應付。時代力量黨曾是民進黨最好的盟友,如今卻高舉監督之名,轉變成痛擊民進黨的在野黨。拳拳到肉的攻擊的確讓民進黨有苦説不出。

  時代力量黨本質變了嗎?還是民進黨本質變了?應該都沒有,頂多是民進黨執政後,發現在野時期的主張太過於不切實際,為了執政必須進行務實性調整。例如“臺獨”的聲音在執政後,完全噤聲,甚至不斷向對岸釋出善意就是一例。但對時代力量而言,因為沒有執政壓力,故仍可以在舊有議題上自由施展拳腳,形成與民進黨的強烈對比。

  時代力量只有區區5席“立委”席次,何以民進黨的“立院”總召柯建銘甘冒上駟對下駟的大不韙,屢屢公開批判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呢?最主要的因素還是選舉與選票考慮!

  在臺灣的選民結構之中,藍、綠都有一定的基本支援者。顯然,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兩黨都是競逐泛綠陣營的選票。部分“立委”選區中,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時代力量雖可能沒有當選機會,卻一定有讓民進黨落選的實力。因此,在選舉中,雙方仍可假打倒國民黨之名,行遮掩彼此相互政治妥協之實。但在地方層級的選舉中,彼此的競合關係就顯得格外複雜。在縣、市首長選舉中,仍是單一選區制,時代力量仍有雖無法當選,卻能讓民進黨候選人落選的實力。但在議員選舉中,時代力量的影響力就微乎其微,頂多只能在每一個選區影響一名議員而已。這樣的選舉歷程與選舉制度,讓過去在“立委”選舉中彼此合作的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必須提前分道揚鑣。

  因此,民進黨中欲角逐縣市首長者,多不願與時代力量正面對決;而僅欲幫助議員連任者,就顯得急欲與時代力量正面對決,一除而後快。時代力量深知個中道理,巧妙製造民進黨內部矛盾,以求政治利益極大化。

  民進黨高層當然不會不知道這個雙方駁火的關鍵因素,只是礙于臺面上與時代力量談論政治分贓,恐毀及過去辛苦建立的形象。而時代力量一方面希望操弄杠桿平衡,獲取政治利益;另一方面,又希望塑造民進黨給予的選區禮遇,猶如封建時代的禪讓,是不得不受的假像,讓民進黨裏外兼輸。

  如今蔡英文聲勢日降,2018地方選舉對民進黨與時代力量而言,都是一個好的試探機會。欲戰,一次知道雙方的支援者底線,未來在選舉都可不用再受制彼此牽連;欲合,時代力量順勢整合進入民進黨,時代力量“立法院”問政也可不再扭捏。

  政治本來就是實力原則,兩黨過去高舉正義、改革大纛,只是為了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罷了。如今民進黨執政了,助攻的時代力量卻沒有分到一杯羹,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也不足為奇,當然會利用選舉矛盾,好好修理民進黨一番。真的要説兩黨因理念改變而交惡嗎?當然不是,不過是再次上演現代官場現形記罷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