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中國歷史教育 刻不容緩

2016年12月08日 09: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星島日報》6日發表專文指出,在梁頌恒及遊蕙禎兩人因違法宣誓被剔除出立會後,“港獨”組織在港區社會上仍然氣焰囂張。尤其是“獨派”中學生組織,目前正大張旗鼓在全港各中學拉攏成立“本土關注組”。

  一眾組織自今年3、4月份成立,其後不斷在社會上高調宣“獨”,將其魔爪伸向中學校園。至目前為止,在港區中學成立的“本土”組織超過50個,有關組織稱4年內會在全港約450所中學內成立“本土組織”。同時又鼓動中學生支援者參加學校學生會工作,而進入大學後就參選學生會,以便在進入社會工作前得到所謂的“政治訓練”。與此同時,有關人士大肆污衊和抹黑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在中學進行愛國教育的活動,指其為“荼毒”、“文化清洗”等。

  “港獨”近年來發起于大專院校,後走上社會街頭上演暴力,近期更荼毒洗腦中學生。這是“賊喊捉賊”的行為,事實上“港獨”一直訴諸於違法叛國訴求,甚至將其正常化、合理化,洗腦毒害中學生。“港獨”的存在及變本加厲之舉,恰恰凸顯了港區中國歷史教育的不足。目前港區中學提供通識教育,但其功能並不能取代中史教育。相反,缺乏中國歷史的教育稱不上是全面的通識教育。

  港區回歸近20年,中史教育一直在激進人士的各種藉口下被阻擋在中學獨立課程之外。港區年輕人尤其是回歸後出生的新生代,對於國家歷史知之甚少,對於民族獨立的艱苦歷程一概不知,而對於國情、國策甚至持有偏見。“港獨”支援者中的年輕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學生缺乏相關認知,“港獨”便乘虛而入,進一步誤導這些原本就對國家民族歷史缺乏應有認識的社會幼苗。港人作為中國人,培養對自身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港區每一位市民應接受的教育,是責任也是義務。而當前也沒有一個國家不為自己的國民提供相關教育。但播“獨”人士卻稱史學要以“人本關懷”為主,又稱認同和歸屬感不能勉強等,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一個連自身的國家都拒絕認識的人談何“人本”?而缺乏本國歷史的史學又談何“完整”呢?

  “港獨”人士稱政府推動的愛國教育為“單一”,但實情是目前中學愛國教育只能稱之為“缺乏”,連“單一”都算不上。有關人士公然傳播如此偏頗的資訊,只會令各界意識到中史教育的必要性和急逼性。目前已有立會議員動議政府將初中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並列為必修科。這是填補港區中學教育漏洞的必要之舉,應儘早商議落實。同時政府也應與教育局、學校商討,明確有關措施與指引,嚴正處理學校內的“港獨”搞事分子,恢復校園平靜教學氛圍。同時家長及各界應齊力遏“獨”,向學生闡明“港獨”本質及危害,免受激進勢力洗腦。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