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執政悶經濟依舊 支援率暴跌

2016年11月23日 09: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2日發表評論指出,蔡英文在臺灣島內執政已滿半年,從最初逼近6成的高民意支援度,到現在幾乎沒有任何一間傳統民調公司所做的數據顯示蔡英文滿意度高過不滿意度。除了傳統民調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21日公佈臉譜網大數據調查結果,蔡英文不滿意度高達56%。新型態的調查方式與傳統民調得出類似的結果,顯然,不滿蔡當局執政已是島內共識。

  蔡英文精準地掌握馬英九和國民黨所犯的錯誤,加上技巧地以“維持現狀”避開上次選舉令她挫敗的“九二共識”議題,當選臺當局領導人。然而,她上臺至今半年,馬英九所犯的錯,在她身上一一顯現,深陷內外交迫的困局,短期內也還看不出脫困的希望。

  馬英九執政期間犯了哪些錯誤呢?一在他的施政一直在優柔和專斷的兩極中游離,導致政治停擺、經濟停滯、房價高漲,財政卻連年惡化、薪資也上漲無力;其次對於進軍國際經貿社會,不敢大開大闔,兩岸關係又在“不統、不獨、不武”中坐失良機;加上國民黨內鬥不止,藍色陣營又分崩離析,遲遲拿不出感動民心的行動。

  蔡英文上臺後,從年金改革、勞工休假、“司法”改革到空服員罷工、南海仲裁、國民黨不當黨産、原住民議題,都執意要做,各項改革議題全部一哄而上,缺乏戰略佈局;各委員會迭床架屋,四面樹敵。李登輝重批蔡英文“沒有決斷力與勇氣”,恐將引發更多質疑。

  悶經濟是民進黨扳倒馬當局的根本原因。經濟要能順利發展必須講求做餅和分餅,甚至造餅要先於分餅。民安、民生是當前社會最大的公約數,也是蔡當局迫切需要解決的大事。奈何她卻深陷“社會正義”和“轉型正義”的泥淖,急於分餅,忘了造餅。

  罩不住國民黨是馬當局施政跌跌撞撞的主因,兩岸服貿和貨貿協議躺在“立法院”便是一例。蔡英文的真正罩門是她也罩不住民進黨黨內大老和派系。李登輝説:“民進黨內部是極為複雜的,蔡英文的命令大家會好好遵行嗎?”蔡英文如果一味受到深綠及派系約制,未來值得憂慮。

  蔡英文民調急挫的另一主因是兩岸關係及“對外”關係的茫然不定。她在就職演説上表達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但在給民進黨黨員的公開信中寫道:“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此外,過去臺灣民眾對島內兩大黨認知上最大的差異,除了兩岸關係外,莫過於國民黨較重視自由經濟,而民進黨較重視社會分配正義。然而,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對於過去批評國民黨施政不力之處,竟也無相對應的改善之道,讓民眾對“最會溝通政府”的形象不斷幻滅,以致于蔡英文施政滿意度不斷探底。

  民調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民調反映出事實數據的高低,而是在於民眾對政治人物既定印象的型塑。當政治人物既定印象成形後,短時間內除非有重大事件發生,否則極難改變。馬英九即是一例,當“9.2%支援率”的印象成形後,馬當局所有政務推動,都變成難上加難。蔡英文應引此為鑒。

  臺灣十餘年來陷於産業轉型遲滯、企業營運微利和勞工薪資凍結的困境,讓工商界和勞工大眾都陷於無感。蔡英文應該趕快擺脫寡斷和專斷,帶領臺灣加速往富強的道路邁進。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