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當局執政百日 民眾期待幻滅

2016年08月29日 08: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8月27日是蔡當局執政滿100天的日子。雖然蔡英文在8月20日接受媒體專訪,已提前打預防針表示“我不希望別人用100天來評斷我個人執政的成敗。”但政治學者楊泰順駁斥蔡英文的説法,並指“百日施政標準,是在美國1970年代前後,參考了約10多位總統的民調,與後續表現的比較基準;通常一位總統若百日民調沒有拉上來,後續的政策表現往往不佳。”

  此外,美國著名政治評論家大衛.葛根(David R. Gergen),在其著作《Eyewitness to Power》(中譯為《美國總統的七門課》)中提到:“就任百日定江山”觀點(The first 100 days of any leadership posi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ays you'll lead.);意即“上任的最初幾個月,將會為新政府留下鮮明的印記,如果執政者不能在最初的100天讓民眾知道這個政府要做什麼及往何處去,最後可能賠上4年的任期而毫無建樹。”因此,蔡英文深知執政百日時,各界將會對其施政進行評估,遂提出“不希望別人以百日評斷其執政成敗”,企圖擺脫“百日執政成績不佳”的泥沼,並暗示這張成績單成績不佳。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8日發表臺灣“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張孟涌的星期專論説,今年1月16日臺當局領導人及“立委”選舉投票結果,民進黨囊括總統及“立法院”過半數席次的勝利,開啟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此選舉結果代表著臺灣多數民眾對蔡英文及民進黨的完全執政有所期待。但百日過去,蔡當局的施政成績並不樂觀,理由如下:

  首先,延續陳水扁當局“説一套做一套”的施政風格。雖然民進黨曾有8年執政經驗,但在首次執政時顯得經驗不足,再加上無時無刻地操弄政治、族群、兩岸等議題,多數民眾對民進黨首次執政的印象並不佳,並認為民進黨施政風格“説一套做一套”。

  此次民進黨完全執政的目標之一,要擺脫過去“説一套做一套”的負面形象,並讓外界感受民進黨是個“會執政”的政黨。以蔡英文選前提出的“五大政治改革”方案為例,其中一項聲稱欲“終結社會的對立,讓臺灣擺脫政治惡鬥。”但實際情況卻是點燃朝野惡鬥的火苗。今年7月25日“立法院”臨時會時間,民進黨“立院黨團”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母法尚未通過之前,就挾多數暴力急著以飆速狀態通過子法《不當黨産條例》;近日所公佈的委員名單中,一眼望去皆為綠營人士;且條例中還規定,“不當黨産處理委員會”的委員,若非經委員會決議通過,還不得任意免職。這種以“行政權”淩駕“司法權”,設置有“違憲”爭議的組織,任命立場偏頗的主委跟委員等作為,難道就是蔡英文所稱的“政治改革、轉型正義”嗎?所謂的“擺脫政治惡鬥”,難道是要消滅主要競爭對手國民黨,讓國民黨無法成為競爭者嗎?這樣的施政風格,顯然跟陳水扁當局時期“説一套做一套”如出一轍。

  其次,政策前後矛盾,企業及人民無所適從。蔡當局施政矛盾一籮筐,一會兒力挺勞工恢復7天假日、廢除“7休1”例假解釋令,捍衛勞工休假權益;後經企業強烈反彈,又提出“一例一休”草案,及特定産業仍可施行“12休2”。“立法院”臨時會審查“一例一休”修法草案時,竟又發生民進黨籍會議主席落跑事件,讓外界批評民進黨玩假的,迄今一事無成,勞資互信蕩然無存,臺當局角色也因此失去公正性。

  再者,民進黨嘴巴喊“廢核、臺灣不缺電”,但不僅今年6月爆發重啟核一爭議,8月中,臺電還向原能會提出“核二廠核廢料裝載池設備改建”案,規劃延後核二廠2部機組各可延續運轉3年。最離譜的是,臺當局及公營事業面對抗爭,無論合法、合理與否,均採“照單全收、全民埋單”作法,破壞行政體制;近期蔡當局面對道路收費員抗爭的解決方案,更讓社會各界一片譁然。臺當局介入勞資爭議的原則係“有法依法、無法依例、無例創例”,就算是“創例”,也要創造“一體適用”的例;惟收費員抗爭解決方案,竟是創了一個“特例”;難道這就是蔡當局所講的“公平正義”嗎?

  第三,蔡英文角色進退失據,沒發揮臺當局領導人的正能量。民進黨完全執政迄今,蔡英文的角色“若現若離”、“若有若無”、“若隱若現”,讓外界看得霧煞煞。例如兩岸係臺當局領導人職權,面對兩岸溝通管道中斷、“九二共識”等關鍵問題,蔡英文總是躲在後面神隱起來,任由兩岸關係惡化。

  臺灣規定“三權分立”,蔡英文卻站上第一線擔任“司改委員會”召集人,破壞“憲政”體制;道路收費員爭議,蔡英文主動邀集“行政院長”林全與遠通企業主晤談,所提解決方案竟破壞體制,形塑“有吵有糖吃”之氛圍,社會輿論一片譁然。領導人必鬚髮揮帶領前進力量、維護社會安定的正能量,但蔡當局執政迄今,蔡英文的角色進退失據,該積極的神隱起來,該回避的站上第一線,難怪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屢創新低,難道面對執政狀況百齣的窘境,蔡英文不用負最大責任嗎?

  第四,民眾期待幻滅,並認知蔡當局團隊執政能力有問題。民進黨完全執政,係代表著多數民眾對蔡當局施政有所期待;但執政迄今,經濟景氣不僅比過去更差,兩岸溝通管道中斷,社會各階層對立加劇、朝野政黨惡鬥持續、執政黨施政民粹當道、臺灣的國際參與空間仍無法突破……等狀況,與多數民眾的高度期待出現落差,部分民眾更已認為蔡當局團隊執政能力有問題。

  以民眾最為關切的經濟景氣問題為例,蔡當局執政以來,並無法扭轉臺灣出口連17黑的窘境;蔡英文在選前喊得震天乍響的“五大創新研發計劃”,迄今仍留于口號、沒有實質內容,所要推動的政策,不是馬當局執政時期早已在進行,就是不切實際。其中,扮演領頭羊的“亞洲矽谷計劃”,更因遭網路新創園區業者強烈質疑,還因此退回重新研擬。對照選前充滿熱情、雄心壯志,並已聲稱做好“治理藍圖、人才就緒”等準備的蔡英文,真是格外諷刺。

  最後,內政成績不佳,兩岸成績更是慘不忍睹。2009年馬當局執政時期,臺灣首次參與WHA使用“中華臺北”名稱時,不僅被民進黨上下罵翻,當時的蔡英文主席還批評時任“衛生署長”的葉金川不適任;今年5月26日,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使用的名稱仍為“中華臺北”,竟獲蔡英文大力稱讚,顯見蔡當局今是昨非。此外,蔡英文的兩岸政見,聲稱“將致力維持兩岸現狀”,蔡當局上臺後,原本還形塑兩岸對話管道仍然存在,今年6月26日,國臺辦首度證實,已終止包括陸委會與國臺辦,及海基會與海協會等兩岸溝通管道,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此情勢也造成陸客來臺觀光人數大減,重創遊覽車業、旅館業、餐飲業等觀光産業。蔡當局“親美日”的戰略,也沒有為臺灣帶來更多利益;今年7月12日公佈的南海仲裁案結果,美、日、菲律賓所主導的仲裁結果,臺灣南疆鎖鑰太平島竟被判為“礁”非“島”,徹底打臉蔡當局。

  綜言之,既然今年1月16日臺當局及“立法委員”選舉,民眾已選出蔡英文及民進黨過半數的“立法院”,正所謂臺灣所有民眾都同坐在蔡英文擔任船長的這艘船上;雖然蔡英文領導的執政團隊將這艘船行駛的載浮載沉,但所有乘坐在船上的每一份子,都不希望這艘船有朝一日沉沒;縱然蔡當局執政百日所交出的成績單“不及格”,臺灣民眾仍衷心期盼蔡英文及執政團隊趕快回魂,不要只會拼政治不拼經濟,趕緊將船航向正確的方向,這才是臺灣民眾之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