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國民黨真正的黨産是什麼?

2016年08月24日 08: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署名魯智厚的文章,針對國民黨黨産議題發表見解。魯智厚贊同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國民黨真正的黨産是黨魂”説法,國民黨應該要搞清楚,選民並不在乎國民黨有沒有錢;如果國民黨不是一個能強力監督、制衡的在野黨,倒了也不可惜。對今天的國民黨而言,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魯智厚指出,國民黨想要凝聚泛藍,應該是自己的理念最清楚、監督最有力。只要自己腳步站穩了,又何愁別人不靠過來。

  評論摘編如下:

  這是一個大家都聽説過的故事。一隻小孩,把手伸進玻璃瓶裏,抓住了一把糖果,結果手就卡住拿不出來,哭、鬧、硬扯都沒用,最後只有松手,才能把手抽出來。

  這個故事,某個程度上有點像今天國民黨的處境。在“政黨及其隨附組織不當取得財産處理條例”公佈之後,國民黨對於黨産辯護的頻率又高了起來,但所有的辯護其實都不太討好,也沒有太多正面的反應。

  就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都表示,“國民黨真正的黨産,是黨魂!”當年國民黨把幾百億黃金、無價故宮國寶運送來臺,沒有據為己有,今天也不需再去想黃金、國寶算不算黨産。

  前兩天,在新黨黨慶大會上,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呼籲泛藍民眾團結,2020重返執政。但仔細看3個政黨,各有各的問題,目標也不盡相同:親民黨一直跟民進黨“眉來眼去”,新黨更注重兩岸關係,國民黨則更有黨産跟黨內不同勢力競爭的一缸子問題。泛藍無論是整合或重返執政,看起來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蔡英文當局執政即將滿百日,績效不佳應該是公認的事實,不然蔡英文也不會説出“不要用100天評斷我的執政成敗。”正因為民進黨當局執政狀況不佳,最近常常聽到很多民眾抱怨,明明民進黨當局施政不好,為什麼國民黨都沒有批評、沒有監督?

  其實國民黨不是沒有監督、沒有批評,而是因為分散了力量在黨産議題,把原本應該用在攻擊的力道放在防守。洪秀柱雖然一再重申“千金散盡、人心回來”,但看看她當選之後,第一次邀連馬吳朱4位前主席商討的議題,就知道國民黨的重心放在哪了。

  “不當黨産處理條例”毫無疑問是一個有高度“違憲”疑慮的“法案”,但以目前的情勢看來,民進黨一心想要淩遲國民黨,不管國民黨怎樣掙扎,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至少在2020之前),都很難再像以前一樣支配黨産。緊握著吃不到的糖果不放,只是困住自己而已。

  國民黨應該要搞清楚,選民並不在乎國民黨有沒有錢;如果國民黨不是一個能強力監督、制衡的在野黨,倒了也不可惜。對今天的國民黨而言,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

  而國民黨的“打擊部隊”,自然就是35席的“立委”。如何凝聚“立委”,建立共同的目標,扮演好監督的角色,自然是國民黨成敗的關鍵。

  正如郝柏村所言,國民黨最大的資産是黨魂。國民黨想要凝聚泛藍,也不能只因為自己的席次最多,而應該是自己的理念最清楚、監督最有力。只要自己腳步站穩了,又何愁別人不靠過來。(魯智厚,作者係臺灣資深媒體人)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