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轉型正義”是假 打擊異己是真

2016年08月22日 07: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自今年2月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後,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制訂和通過了一系列相當具有爭議的“法案”,香港《大公報》20日發表評論表示,民進黨“促進轉型正義”不過是個幌子,打擊異己才是真正目的。如今掌權的民進黨正正是趁在選舉中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還未復原之際,凍結其黨務費用、斬除其左膀右臂,即使不能令國民黨永無翻身之機,也要它奄奄一息。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自今年2月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後,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制訂和通過了一系列相當具有爭議的“法案”,包括“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簡稱促轉條例)”、“不當黨産處理條例”,並廢除了“紅十字會法”。促進轉型正義是民進黨選舉時的重要政綱,如今行政權和立法權大握,還不“大開殺戒”?

  所謂“轉型正義”是指就往昔因權威壓迫而權益受損者進行賠償或恢復名譽等。國民黨的龐大黨産儘管為人詬病,但“不當黨産處理條例”未審先判,已認定國民黨黨産為“不當”,已損臺灣“民主社會”之名。而島內紅會的運作雖存在一些弊端,但民進黨竟因此要剷除紅會,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紅會被視為親藍組織,綠營當然除之而後快。可見,“促進轉型正義”不過是個幌子,打擊異己才是真正目的。

  根據民進黨提出的“促轉條例”有四大任務:“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與“處理不當黨産”。但島內輿論質疑,應由誰來界定“權威”、“不法”、“不義”及“不當”,又應該由誰來執行“清除”、“平復”、“還原”、“保存”、“處理”?“促轉條例”並無清晰的定義。

  至於設置“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處理相關事宜,但該機構隸屬民進黨執政下的“行政院”,有“球員兼裁判”之虞。莫非這是民進黨宣告自己沒有不當黨産可處理?民進黨沒有做過不義之事?國民黨的黨産“未審”已被定義為“不當”,而民進黨的黨産“未審”為何又被界定為“正當”?一言以蔽之,民進黨的“促轉條例”、“不當黨産處理條例”擺明就是要對國民黨及其附屬組織進行政治清算,是為藍營“度身訂做”的。

  廣東有句俗話叫“趁你病,要你命”,意即趁對手生病虛弱無還手之力而了結其生命。如今掌權的民進黨正正是趁在選舉中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還未復原之際,凍結其黨務費用、斬除其左膀右臂,即使不能令國民黨永無翻身之機,也要它奄奄一息。

  其實,民進黨不僅僅是要在選舉中打倒一個競爭對手,最令它如芒在背的是國民黨的“一中”理念,是其實現“臺獨”的最大障礙。今年以來,民進黨立委推出的“廢除懸挂孫中山遺像”、為“臺獨”分子訂立紀念日、降低“公投”門坎、禁止調整“去中國化”課綱、護照貼“臺灣國”免罰等法案以及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都體現臺當局意欲延續當年民進黨陳水扁當局“去中國化”的“臺獨”行徑。

  民進黨不愧是選舉機器,一上臺即大張旗鼓搞政治追殺。不過,該黨執政後未能提出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無法處理兩岸關係,島內坊間怨聲載道,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支援率急跌已是警號,倘若繼續沉迷“拼政治”,最終將遭民意唾棄。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