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關係的“誤操作”更危險

2016年07月04日 07:0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7月1日上午,高雄左營港內的臺海軍金江艦突然射出一枚“雄風三型”飛彈,向大陸方向飛了100多公里,擊中一艘臺灣漁船,導致一死三傷。臺灣軍方和官方對此事的解釋是:誤射。

  此事實在匪夷所思。據臺灣媒體報道,金江艦一名射控士官長在同僚步出戰情室喝水時,為了熟悉操作程式而在電腦上練習,沒注意到自己選了“作戰模式”而非“訓練模式”,一路操作下去,導彈就飛出去了。

  普通槍炮擦槍走火並不稀奇,但“雄三”是臺軍引以為傲的反艦巡航導彈,據稱射程約400公里,威力可以“擊沉遼寧艦”,這種大殺傷力精密武器,怎能由一個士兵隨便點點螢幕就發射?

  軍事專家指出,現代巡航導彈的發射,首先是搜索雷達瞄準鎖定某個海上目標,然後把數據輸送到發射雷達,發射雷達經研判目標屬實後計算好系列參數,最後由最高指揮官(不會是一個人)確認無誤輸入密碼,才能成功發射。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2日晚間也承認,“雄風三型”飛彈具備多重安全保險設計,但是在這次事件裏,“竟然全部沒有作用,令人難以想像”。她定調,除了反省檢討,臺當局相關部門也會向大陸和周邊地區作出完整的説明。

  臺當局的確欠大陸一個“完整的説明”。正如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所説,在大陸方面再三強調要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時候,“發生這樣的事態,影響是非常嚴重的,需要臺灣方面作出負責任説明”。

  試想,若飛彈再飛遠一點,打中的是大陸漁船甚至飛到廈門,在兩岸聯繫溝通機制不暢的情況下,臺海戰爭豈不是一觸即發?而現在的情況,不但已造成大陸虛驚一場,臺方更有無法自圓其説之嫌,是否有如一些專家學者所説,是以“誤射”為名行威嚇之實?

  退一步講,如果真是純屬偶然的“誤射”,則臺軍之掌握先進武器豈非如小孩耍大刀,於人于己都是萬分危險?誰能保證下回不會再有個一不小心,引發更大麻煩?

  兩岸能否永保和平,端賴兩岸政治互信之穩固,卻跟臺方購置、研發多少武器,並無正向關聯,反而是負向關聯,此次事件就是一個證明。如果臺軍發射飛彈是危險的“誤操作”,那麼臺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拋棄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無疑才是更大、更危險的“誤操作”。臺當局若要檢討反省,還是先從自身開始吧。(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