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新北粉塵爆炸一週年 淬煉出教訓了嗎?

2016年06月27日 09: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5年6月27日,新北市八仙樂園晚間舉辦“彩虹派對”起火,導致助燃性粉塵爆炸,創下新北市救災史受傷人數最多的意外。塵爆過去1年之際,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評論回顧塵爆當日救護情況,審視反思當下的防災救護系統比起當年是否有所進步。

  評論摘編如下:

  八仙樂園塵爆案滿1年了,慶倖因為燒燙傷患者的求生意志,醫療、復健及社會各界鼎力協助,死亡人數被勉力控制,400余燒燙傷患者也都接受到妥善的復原協助,確實是如此巨大公安意外不幸中的大幸。但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臺灣的防災體系淬煉出教訓了嗎?補強了嗎?民眾的防災素養有進步嗎?

  公安意外必須要深刻檢討,不為追究責任,那只是一小部分,關鍵意義在於:一是保證過去防災體系的疏失得到補救,至少基本作業程式(SOP)要補到足以防止八仙塵爆再次發生的程度;其二是更積極面,必須淬煉出因應災害形式不斷變化、升高的及時應變能力。因為生活中不斷有新的元素、刺激添加,第一時間並不了解其危險性,這需借助檢討才能淬煉出警覺。例如,現在雖已禁止彩虹路跑、揚塵刺激,但更重要的是察覺下一個萌生中的危險因子在哪?能不能防患于未然。

  這幾天,許多媒體都報道了八仙傷員努力復原的故事,沒錯,社會夠溫馨,但得不客氣地指出,這樣的“重建模式”實在很不上制度。燒燙傷重建為時至少2年,此刻家人的支援極為關鍵,臺當局必須主導成立“中途之家”讓家人陪伴。現況是八仙患者出院後多只能定期上醫院復建,這是不夠的。

  其實,八仙患者掙扎重生的進度讓民眾驚嘆,一個關鍵原因是年輕、生命力強,復健過程與傷友相互扶持、打氣;若以2年前高雄氣爆案300多位患者來對照,年齡較長,又有家庭負擔,頓時面對人生的休止符,此刻“中途之家”的設置就更顯重要。目前當局的防救災僅準備到傷員出院、理賠、究責,這是為德不卒。

  八仙案給民眾深刻的印象停格在傷者哀嚎、救護員跟時間賽跑、醫護人員爆肝救傷。社會因此竟瀰漫溫馨氣息,這些救傷醫護雖願意犧牲奉獻,但英雄出現表示救災系統有疏漏;英雄愈多,防救災問題更大;一個成熟的災防系統,每個步驟都應有條不紊地按SOP操作,醫療資源及時、精確挹注到位。

  SOP補上之前的疏失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態度要積極。八仙案當晚傷員送院的過程一塌糊塗,誰都知道是“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MOC)形同虛設;更糟糕的是塵爆案滿1年了,EMOC還是在院、部間打太極,抱著舊的“醫事法令”往外推。“舊法”不明確,不能適應最新局面,為什麼不立即“修法”?陳腐的官僚文化怎可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災害。

  只要有人潮聚集,就有潛在災害醞釀中。人潮帶來無法預判、無法沙盤推演應變的“不確定性”,防救災永遠跟不能預知的災害因素對抗,這門學問因而有“未來學”之稱。不但要耳聰目明,更應隨時增加跨科際整合能力。防救災系統成員雖主掌事項大小不同,但每個人都應自命是負責領域的指揮官;縮短決策期程,才能掌握防救災的黃金片刻。(卓亞雄,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