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馬英九訪港遭駁回 背後真正原因何在?

2016年06月15日 08: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日前受到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的邀請,擬在6月15日赴香港參加亞洲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臺當局“總統府”發言人日前召開記者會説明“對於馬英九的出境申請已核定不予同意”。並指出理由共有4點:第一、馬英九經管或接觸臺灣機密甚巨,且因卸任不足1個月,相關機密仍具高度保密必要。第二、馬英九任內所經管或接觸的機密檔案及資料,尚待更多時間清查確認。第三、香港對臺灣“安全“的維護屬高度敏感地區,馬英九于出境管制期間造訪香港的風險難以管控。第四、臺灣”國安局“與香港政府相關合作並無前例可循,本案時間緊迫,難以與中國大陸及香港政府充分協商。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4日對此發表評論説,上述四點理由涉及的層面有二,即有無泄密可能及人身安全會否受威脅。

  在臺灣有許多事件都會引來藍綠政治人物的兩極反應,此次亦不例外。前“行政院長”遊錫堃表示:我不喜歡馬英九,所以他的安危我不甚關心,但不論就“國安”或就其“個人安全”,都支援不同意馬英九赴港申請的決定。

  言下之意,對於馬英九人身安全的關切,超過對於當事人的好惡,若屬實,能不感激涕零嗎!

  相反地,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則認為,馬英九去演講的地方是出版業者協會,不讓馬去演講,出版業者網路業者會怎麼看待臺灣,臺灣在言論自由的形象上打了一個大折扣,對臺灣形象傷害非常重。

  對此,馬英九辦公室反問:前臺當局領導人李登輝2000年5月20日卸任,當年6月27日就以熊彼德基金會舉辦學術活動為名,赴英國訪問多日,難道沒有泄密之虞?不知這次何以突然有這項考量,難免讓社會大眾懷疑非出於專業考量,而有其他動機和原因。

  關於李登輝卸任一個月左右即訪問英國有無泄密問題,臺當局“總統府”的答覆是臺灣“國家機密保護法”是2003年才通過生效,無法規範李登輝的出訪,言下之意是若當時法已通過,李登輝也有可能在卸任後被禁足。既然早已認定有泄密及安全疑慮,為何又發函要求馬英九提供本次活動的與會人員名單、背景及講稿內容等相關資料?難怪會讓馬辦有不受尊重的感受。

  臺灣“總統府”真正不同意馬英九齣訪的原因,恐怕是如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所言:應該再等一段時間,挑個比較不敏感的地點,當成卸任後出訪的第一彈,這樣的作法才比較能接受,呼籲馬英九,別讓社會覺得是利用出訪來鬥爭新當局。

  原來泄密可能及人身安全受威脅都只是幌子,擔心馬英九利用出訪來鬥爭新當局,才是不便説出卻是真正的理由。

  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錶示:沒有這樣必要對臺當局前領導人這樣防範;這樣不信任卸任者,恐怕增加蔡英文將來推動和解困難。

  對此,文章指出,這就是格局的問題。都已經執政了,理應從臺灣整體內外情勢的大格局出發,而非仍停留在內部藍綠政治鬥爭的面向。有道是“格局決定結局”,若蔡英文當局的格局不改,可以想見未來施政的挑戰只會多不會少,老百姓也只能忍受施政不佳的苦果。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