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當局回避“九二共識”必付出慘重代價

2016年05月26日 09: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兩岸政策受到島內輿論的強烈批評。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如今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失去了和平發展的基礎,兩岸交流成果無以為繼,臺灣新當局卻背道而馳、捨近求遠,為了一己之意識形態,違反經濟規律,把臺灣經濟、民眾福祉作為賭注。這將是臺灣社會的噩夢。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兩岸政策受到島內輿論的強烈批評。臺灣《中國時報》近日發表社論指出,“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提。如果原本是被“承認”的“前提”,現在變成是被“尊重”的“歷史事實”,“當然是一種倒退”。社論還表示,曲筆潤飾或許可以暫時避免攤牌,但不能獲得信任。臺灣《旺報》的社評指出,新領導人在“九二共識”基本問題上還是採取了回避的態度,所謂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協商的歷史事實及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並不等於承認“九二共識”所揭示的一中意涵。

  臺灣《聯合報》的社論則呼籲新領導人不要再存有“借殼上市”的“臺獨”遐想,同時“勿再用‘傾中賣臺’去撕裂這一代,也勿再用‘天然獨’去框限下一代”。

  過去8年國民黨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融洽局勢和密切交流: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恢復了中斷9年的事務性協商,簽署了包括ECFA、陸客赴臺遊、兩岸直航、共同打擊犯罪、食品安全等23項簽議,兩岸民眾受益良多。國臺辦和臺灣陸委會也建立了聯繫溝通機制,設立了熱線,可及時就兩岸關係出現的問題和紛爭交換意見。去年兩岸領導人首度舉行會面,獲得兩岸各界及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賞。

  可見,兩岸關係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建立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但如今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失去了和平發展的基礎,兩岸交流成果無以為繼:國臺辦和陸委會之間的聯繫溝通機制面臨關閉;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商談恐怕要半途而廢;“兩岸産業搭橋計劃”能否續推也成為未知數;兩岸共同合作打擊犯罪的溝通渠道也瀕臨中斷。

  這些年兩岸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階段,兩岸交往已與島內民眾生活、學業、生計息息相關,兩岸關係如果停滯、倒退,勢必影響臺灣經濟建設。但民進黨當局卻決定豪賭一把:認為即使兩岸關係轉差,臺灣經濟也不會受影響。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島內旅遊業批評民進黨當局所謂“南向政策”顯然就是欺騙民眾的政治口號。且不論臺灣旅遊業嚴重缺少東南亞少數語種的導遊,就算能開發東南亞旅遊市場,也難以填補大量陸客的流失。教育界則表示,臺灣高校早就南向招生多年,由於英文在臺灣是非官方語言,東南亞學生進入臺灣高校後溝通成為最大問題。此外,不少臺商其實在西進大陸的同時,也南向開拓市場,可見民進黨當局的“南向政策”不過是“炒冷飯”。

  雖然當下大陸經濟發展也出現一些問題,但依然保持健康穩定的增長,各個國家和地區也積極開拓大陸市場,臺灣新當局卻背道而馳、捨近求遠,為了一己之意識形態,違反經濟規律,把臺灣經濟、民眾福祉作為賭注。這將是臺灣社會的噩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