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藍營應摒棄“悲觀論”重新出發

2016年04月05日 08: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直言,泛藍陣營的基本盤仍在,部分支援者對國民黨不離不棄。藍營應摒棄“悲觀論”,重新出發。評論分析,就國民黨改革目標而言,短期目標應是儘快加強黨內凝聚力以及在“520”後進入在野黨的角色。長期目標包括決策民主化、處理爭議黨産、培養青年人才等,而加強與青年溝通和交流無疑是重中之重。

  評論摘編如下:

  國民黨首位女黨魁洪秀柱近日正式就任。雖然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和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節節敗退,聲勢低迷、士氣低落,但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和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的得票率合共也有43.8%,這意味著泛藍陣營的基本盤仍在,部分支援者對國民黨不離不棄。倘若國民黨認真反省、吸取教訓、徹底政革,未來不無東山再起之日。回想8年前,民進黨兵敗如山倒,當時有人聲稱“民進黨難以翻身了”,可如今該黨重奪政權。俗話説“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政黨輪替在島內已成常態,國民黨應摒棄“悲觀論”,重新出發。

  對於國民黨這次黨主席選舉,島內輿論稱之為“本土”與“非本土”的對決,期間甚至有黨員要求把“中國國民黨”的名稱去掉“中國”二字。被視為“深藍”的洪秀柱接掌黨權,意味著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的兩岸政策不至於走入歧途。當下即將上臺執政的民進黨依然迴避“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平添變數。倘若國民黨今後走向“臺灣國民黨”,臺海局勢勢必難以相像。有臺媒指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與民進黨有不小的歧異,這也是選民檢驗雙方政策優劣的重大關鍵,假如國民黨失去政治影響力,也走“去中國化”道路,島內社會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只有民進黨一家之言,臺灣可能失去迴旋空間。

  就國民黨改革目標而言,短期目標應是儘快加強黨內凝聚力以及在“520”後進入在野黨的角色。據説,國民黨內“本土派”人士對洪秀柱頗有微言,甚至傳出“退黨”,然而,元氣重創的國民黨並無分裂的本錢。倘若大難當頭各自飛,只會進一步瓦解國民黨的實力,讓民進黨一黨獨大。國民黨還應儘快改變政治角色,變身為嚴格監督民進黨執政的在野黨,成為普羅大眾的發聲筒,令民進黨不至於有恃無恐、肆無忌憚。

  長期目標包括決策民主化、處理爭議黨産、培養青年人才等,而加強與青年溝通和交流無疑是重中之重。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44歲的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比政治立場親綠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足足小11歲,但投票前的民調顯示,在20至29歲的年輕選票上,柯文哲的支援度高達68%,而連勝文竟只有23%。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選前民調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20到29歲的年輕族群中支援率高於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洪秀柱在就職演講中也表示,國民黨內部缺乏給年輕人機會,上任後將擷取對手用人的長處,走入學校和基層發掘人才。

  洪秀柱素有“小辣椒”的稱號,各界期待其“辣味”和“霸氣”能夠激活國民黨內部的一潭死水,重振“百年老店”的聲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