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中國國民黨路線的轉折與吊詭

2016年03月28日 0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國民黨創黨以來首位女黨主席洪秀柱,能否帶領這家百年老店浴火重生,各方都在看。香港中評社28日社評指出:回顧這場以“兩個女人”為主軸的主席補選,就是赤裸裸的路線之戰。洪秀柱與本土派代理人黃敏惠的黨權之爭,洪贏了,任期只到明年。未來的路線對決非但不會停止,反會因牽動下屆大選與縣市長提名權的下屆主席選舉,戰得更兇。

  國民黨本土派對洪秀柱拿下黨權充滿焦慮,正如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國民黨內大咖都明白國民黨520後馬上面臨對手清算,最後沒錢沒人,只有35席戰力孱弱的“立委”,奄奄一息,很難搞。個性溫柔、謙和的前嘉義市長黃敏惠意外趕鴨子上架,被國民黨內本土派架上臺面迎戰洪秀柱。洪當選,雖然投票率不高,卻顯示動員積極的本土派沒能壓制住洪秀柱聲勢,洪所標誌的兩岸路線在黨內仍獲得較多支援。

  慘敗後的國民黨要以何種路線重生,各方熱議。一,走本土路線,爭取年輕人支援,貼近民進黨,也有人主張“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一定要摘掉。二,堅守“九二共識”路線,強化兩岸互動,鞏固國共平臺。洪秀柱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在此,臺面上國民黨黨內大咖從選票考量主張本土路線居多,這些都是洪未來的掣肘力量。

  然而,國民黨路線選擇也有其吊詭之處。一,民進黨已是一黨獨大,6個重要城市市長拿下5個,2016選後全臺“綠油油”,完全執政。民進黨有陳水扁執政時的教科書改革打底,操作臺灣意識,在地方選舉無往不利。如果國民黨也跟著本土派路線走,要比“獨”、比“本土”,都拼不過民進黨,變成是東施效顰、第二品牌,最後就是民進黨的尾巴黨。國民黨昔日南臺灣公職人員為了選票考量都高唱“本土”,這次選舉照樣全軍覆沒。藍軍“本土天王”王金平也救不了他的高雄故鄉。  

  第二,從藍綠拉鋸戰來看,傳出蔡英文將延攬國民黨前“立法院長”、本屆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首席王金平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應非空穴來風。蔡此舉是一石多鳥,如果兩岸官方交流持續,王出身藍軍、綠軍關係也好,推動兩岸交流阻力小。其次,王金平若到蔡英文當局為官,蔡英文拉到國民黨本土派龍頭,將順勢瓦解國民黨本土派,未來還可繼續招降納叛,拉藍軍人馬進入蔡當局任職或棄藍投綠改挂綠旗參選。

  民進黨從陳水扁執政時就一直在拉王金平,陳水扁辦公室2009年曾公佈陳水扁任內寫給王金平私函,透露陳水扁曾邀王金平“組閣”,王不反對,但表示要問當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意見,結果事先操作見光死。當時王金平貴為“立法院長”,與國民黨、馬英九關係不差,綠要拉王金平比較困難;現在王金平只是陽春“立委”,心理多少覺得有點委屈,海基會董事長位子對王駕輕就熟,且也不像“行政院長”站在施政第一線每天要提心吊膽過日子。一旦蔡王合作拍版,國民黨本土派就成了民進黨的囊中物,一齣手就有,只要綠氣勢夠,整串抓也不難。

  目前臺灣政局,同樣的年輕人參政,挂綠旗就是比披藍袍好選很多,國民黨全臺優勢區只剩竹苗客家莊,如果是差不多的本土路線,民進黨要吸幹國民黨輕而易舉。

  當然,國民黨若要走強化兩岸關係路線,首先會被抹紅、被污名,被綠營罵得很難聽,接下來的發展則取決於紅綠交流能否正常化。如果蔡英文與大陸關係沒那麼緊張,民進黨兩岸路線也在往中間靠,國民黨強化兩岸關係站在紅綠光譜的中間,壓力比較小。但若紅綠僵局未解,兩岸官方管道斷了,國共平臺、國共領導人會面持續進行,成為兩岸唯一能對話管道,國民黨勢將被抹紅的更嚴重,選舉壓力也會很大。

  然而,若是紅綠長期斷線,這是臺灣危機卻是國民黨契機,物極必反也不是沒有可能以兩岸關係優勢重燃生機。

  現階段的國民黨不論走哪條路線都有其利基與風險,需要其領導人評估利弊得失,做出選擇。若是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一個跟在她尾巴後面的國民黨顯然是比有國共平臺的國民黨好對付。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