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反症”成癮的民進黨

2016年02月29日 09: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7日發表評論説,臺語俗諺的“半夜反症”是指一個人反覆無常、性格大變,此時形容民進黨兩岸立場的前倨後恭最貼切了。

  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正進行産業之旅,日昨她與精密産業相關業者座談時強調,“我一定會與大陸維持非常良好的關係;我説維持現狀就是維持現狀,”要大家放心她會遵守競選承諾。

  蔡英文的重要幕僚張景森還轉述,“與大陸維持良好關係”是與其他國家洽談自由貿易協定的“前提”。

  再者,關於新會期將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乙事,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説,“兩國論不再是問題了”,民進黨會依據蔡英文“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為處理兩岸關係原則”的方向,修改上會期的版本,捨棄“兩國論”。

  此外,蔡英文回應該黨“立委”欲廢除“國父”遺像的反應是“要有整體戰略思維”,而一位遊走藍綠的名嘴為蔡英文的兩岸立場辯護,“她都已經接受中華民國了,你們還要怎樣?”

  民進黨選後關於兩岸關係的各種言論,就足以讓民眾驚嚇不已,簡直不是大家所認識的民進黨。或許大家會説,政黨于在野或執政的言行本來就不太一致,舉世的民主政治皆然。然而,民進黨的轉變也太過權謀算計了,如果不是民眾對蔡英文有所期待、也希望民進黨能理性務實而不忍苛責,換做是國民黨,早被綠營操作成“臺姦”而生吞活剝了,在臺灣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綠營對政權交接期過長頗有微詞,但何不換個角度想想,這段時間反而可以讓民進黨好好思考如何磨合執政後與大陸的互動模式,避免當家後的正面衝撞。

  現在回頭來檢視民進黨這些政策宣示及用語,與馬英九及其行政團隊何其相近?!建議蔡英文及民進黨,現在既然拾人牙慧,上臺前好好向馬英九道歉,要不然就正面肯定馬當局這幾年的兩岸政績也可以,總不能得到好處卻悶不吭聲,太沒有江湖道義了。

  馬當局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也根據“憲法”之規定,以“一國兩區”為處理兩岸事務的原則。當時民進黨痛批是自我矮化、自取其辱,爾今為了保住政權而改口,欲將原先以“兩國論”為基調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改為“一國兩區”的版本,自相矛盾的態度,綠營政客們怎不自慚形穢?難道520之後,民眾也要開始叫蔡英文為“蔡區長”嗎?

  馬當局也多次提醒臺灣民眾及在野黨,兩岸關係是臺灣能否順利推展對外談判的重要因素之一,民進黨過去一再污衊馬當局只看別人臉色、毫無骨氣,現在卻又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臺灣對外談判的前提。才不過幾年光景,民進黨變臉速度真的驚人,怎麼換位子真的換腦袋了?

  而這段“蔡英文都已接受中華民國了”的話,看似是為她辯護,無意中卻暴露民進黨權謀、毫無轉變兩岸立場的真心誠意。一個即將出任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竟然對國家認同是出於政治算計的勉強接受,這才是臺灣人的悲哀。

  民眾對蔡英文的要求其實不多,只要穩定兩岸關係、不盲目躁進,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社會貧富差距現況就好,而不要走藍綠對立或“臺獨”老路,還給臺灣民眾一個清靜的問政空間。蔡英文應誠實面對“中華民國憲法”、好好思考大陸對臺政策的因應之道。若兩岸關係仍維持穩定發展,或許能為蔡英文的立場轉變贖罪吧!

  至於什麼廢除“國父”遺像或制訂詆毀228受難家屬應受刑罰等提案,就免了吧!蔡英文不該單純地把問題視為“立委”問政,而應徹底檢討民進黨的政治文化,才能有效遏止永無止境的政治追殺。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