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國民黨不應掉入“本土/非本土”陷阱

2016年02月24日 08: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4日社論説,國民黨黨主席的選舉正式登記,社會各界都期待國民黨可以從此振衰起敝,再造中興。但國民黨作得到嗎?

  從前年“九合一”敗選以後,國民黨就掉入了六神無主,不知所措的境地。去年整整一年,國民黨內訌的主因是:誰是本土?誰是非本土?誰的論述是“急統”?結果是,換了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仍然輸了300萬票;所謂本土代表的王金平放在不分區第一名,但是雲林以南竟沒有一席國民黨“立委”當選,“立法院”更失去多數席次。

  不客氣的説,失去執政權後的國民黨,仍舊像“蓋頭鰻”一樣不知死活,幾乎按著去年的戲碼照著演一遍,仍分什麼本土非本土、本省、外省,指責對手“急統”,甚至大打恐嚇牌,説什麼如果誰選上,就會造成國民黨分裂等等。這樣的國民黨真是讓人搖頭嘆息。

  這20多來年,李登輝和民進黨,一貫策略就是製造臺灣內部與兩岸關係的“分別心”,論述炮製敵我關係。在臺灣內部分“本土/非本土”,在兩岸分“拒中愛臺/傾中賣臺”。國民黨不僅不能導正視聽,反而拿香跟拜。更難以理解的是,徹底敗選後竟還拿著民進黨的論述來攻擊自己的黨內同志。國民黨這樣的愚昧行為,已不是親痛仇快所能形容。

  最近一代的外省人于1949年來到臺灣,至今已經整整67年了。早已與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結婚生子,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早已融為一體。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分不出誰是所謂的本土,誰不是本土了。何況,除了原住民以外,臺灣所有人都是外省人,哪個人不是外二代、三代,乃至七代、八代。同舟一命的臺灣,還要分先來或後到嗎?

  民進黨內也不乏優秀的外省第二、三代。難道只有加入民進黨,跟著反國民黨才可以算是本土,而與民進黨看法不同的外省第二、三代卻是非本土?民進黨所謂的“本土/非本土”的論述是禁不起推敲檢驗的。

  民進黨這十幾年來,不斷地用“傾中賣臺”來攻擊國民黨,他們可以不在乎議會的民主原則,可以霸佔主席臺,甚而為所欲為,只因為他們認為其所作所為都是“愛臺灣”。

  臺灣年輕的世代,是這種意識型態的受害者,他們被政客搞得人格分裂。在日常生活與交朋友時,他們完全正常,但在面對其他政黨,甚而自己的政黨同志時,他們也習慣用“本土/非本土”來區分彼此。在談論兩岸關係時,他們接受“我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才是“政治正確”,並隨意指責他人“傾中急統”。《紐約時報》對此發出“兩岸關係回不了頭”的感嘆,但是在臺灣的民眾,包括民進黨的蔡英文都心知肚明,如果兩岸關係真的回不了頭,誰會是最大的受害者。

  期望國民黨,不要再掉進民進黨的理盲論述思維,轉而用理性來看待國民黨的未來。也期望民進黨,不要再以“分別心”挑撥人民的情感與兩岸關係,致力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社會幸福,讓臺灣人能過好日子。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