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昨非今是” 換位置就能換腦袋?

2016年02月22日 08: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最近首度表示,之前名為“臺灣與中國締約處理條例草案”的民進黨版“協議監督條例草案”要回到“憲政體制”上,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如何處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的名稱與內容,被外界視為該黨是否有誠意推動兩岸交流的風向標之一。民進黨此舉雖然顯示其目前的兩岸政策有向中間靠攏的意味,但也再次暴露該黨政策反覆的投機本性。

  文章摘編如下:

  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最近首度表示,民進黨版的“協議監督條例草案”要回到“憲政體制”上,這個法案的名稱一定和過去不一樣。這番話引起島內政壇關注。民進黨如何處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的名稱與內容,被外界視為該黨是否有誠意推動兩岸交流的風向標之一。民進黨上月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其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的名稱是“臺灣與中國締約處理條例草案”,“兩國論”的“臺獨”主張赫然紙上,如今民進黨即將上臺執政,則表示不會沿用草案舊名,意即不會推動“兩國論”“立法”。這雖然顯示民進黨目前的兩岸政策有向中間靠攏的意味,但也再次暴露該黨政策反覆的投機本性。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于2005年任內時對能否實現“法理臺獨”曾有一番“轟動言論”。他當時説:“我不能夠騙自己,也不能夠騙別人,我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在我的任期之內要把臺灣的‘國號’改為‘臺灣共和國’,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輝在他過去的十二年任期,他也沒有做到,縱使今天‘總統’給他做,他也做不到。”李登輝做不到,陳水扁做不到,如今民進黨即使再次上臺執政,甚至首次奪得“立法院”第一大黨的位置,也做不到。從該黨放棄“臺灣與中國締約處理條例草案”的“臺獨”意味濃厚的名稱便可見端倪。且不説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獨”毫無立足之地,在島內臺灣主流民意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支援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交流,即將執政的民進黨又怎敢逆主流民意而行?

  這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雖然國民黨落敗,但民進黨也承認主要原因並非臺灣主流民意對國民黨兩岸政策不滿,言下之意,即民進黨有意繼續推動兩岸交流。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卻成為日後兩岸交流的障礙。這其實是民進黨作繭自縛。所謂“監督條例草案”是2014年3月“反服貿學運”的産物。當時一些反服貿人士以國民黨當局與大陸協商服貿協議時未公開相關資訊、是“黑箱作業”為由,要求制訂監督兩岸協商過程及兩岸協議的“法案”,實際上是要為兩岸協商設下重重障礙。而這正合當時極力阻撓服貿生效的民進黨胃口,因而獲得民進黨支援。民進黨並把草案名稱定為“臺灣與中國締約處理條例草案”。如今民進黨換了位置,知道如果通過充滿“臺獨”意味的草案,勢必激怒大陸方面,如此一來,兩岸交流勢必中斷,臺灣加入區域經濟融合問題也無法解決,這顯然不利施政,所以不得不自打嘴巴,説要回到“憲政體制”。

  換了位置,就換腦袋。民進黨修改“臺灣與中國締約處理條例草案”的名稱不過是開端,接下來該如何處理兩岸服貿協議?是繼續如在野時強力杯葛,還是轉而支援?如果支援,那為什麼這兩年來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服貿協議生效?讓臺灣服務業錯失了佈局大陸的先機?民進黨“昨非今是”,是要把臺灣選民玩弄于股掌之間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