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須以行動證明“排獨”

2016年02月22日 08:0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2月19日,臺灣“立法院”正式開議,即將實現“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表示,將各界熱議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為優先法案。綠版的“兩岸監督條例”將回歸“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名稱不用臺灣、中國,去掉之前堅持的“兩國論”。有人説,這顯示即將上臺的民進黨,非常務實地看待兩岸關係,但同時也要看到,這是民進黨的分內之事,跟中國大陸的期望值還相差甚遠。事實究竟如何?

  變

  先來看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前世今生。“條例”草案是2014年3月“反服貿學運”的産物,也是民進黨自己一手催生的“成果”。綠營和一些反服貿人士以國民黨當局與大陸協商服貿協議時未公開相關資訊、是“黑箱作業”為由,要求制訂“監督條例”。根據臺陸委會2014年4月10日簡報數據,當時有關條例已有11種版本。民進黨及綠營“立委”共提出7個版本,還有一個是民進黨籍“立委”尤美女提出,即俗稱的“民間版”。

  民進黨團版法案名稱為“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其第一條:“為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以下簡稱‘兩國’協議)之相關事宜,特製定本條例。”白紙黑字將“兩岸”定位為“兩國”。民間版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臺“九合一”選舉和今年“大選”接連告捷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並沒有乘勝追擊彰顯“兩國論”或者“臺獨”理念,反而調門轉趨低調,承諾以島內現有“憲政體制架構”處理兩岸關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月18日受訪時指出,新版“條例”就是為了落實新當選的蔡英文的主張。

  昨日還堅持鼓動學運、挑動“朝野”紛爭,今日就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這次選舉中的新晉勢力——民進黨盟友“時代力量”則堅持“條例”的民間版,繼續將兩岸定位為“國與國”的關係,兩者很可能在此議題上“化友為敵”。

  用“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民進黨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時過境遷,如今上臺“當家做主”,站在了直面大陸的位置上,沒有了國民黨這個緩衝帶,民進黨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切都很明白,如果用“兩國論”衝撞臺海紅線,將會是地動山搖式的“無法承受之重”。再説,快速通過“條例”為兩岸服貿協議解套,也是當家後必須處理的要務。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