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選舉不應該是一場騙局

2016年02月19日 09: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19日發表評論説,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因為選舉的背後代表的是競爭、承諾與選擇,沒有這些,選舉是假的,但即使有了這些東西,選舉也可能是一場騙局。選舉除了選人之外,事實上也是一種政策的選擇,而政策就是政黨或政治人物對選民的承諾。選舉的神聖性,不只在於它象徵了人民的權利,也象徵了人民與政治人物之間的契約關係。如果選後撕毀契約,那就是一場騙局,將對民主造成嚴重的傷害。

  雖然説“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但這句話不能過度解讀,更不能拿來做為毀棄承諾的藉口。這句話只有兩個意涵,其一,打天下與治天下之方法不同,不能用打天下的方法來治天下;其二,打天下的人不一定是適合治天下的人,領導者應當適才適所的用人。然而,選前的承諾,而且是重要承諾,不能在選後就忘得一乾二淨。

  民進黨在野時,主張“立法院”監督兩岸協議的簽署,並且提出了自己版本的草案,開宗明義就指出“為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以下簡稱兩國協議)之相關事宜,特製定本條例”,並且阻擋國民黨當局版本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當時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就稱民進黨版本為協議簽不成條例。當國民黨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概念時,也被民進黨批判,甚至指馬英九自我降格為馬區長。這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不同,同時也是民進黨長期的主張,也可以説是民進黨對選民的承諾。

  現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了,反而出現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民進黨以前以少數阻擋多數,讓議事無效,現在卻反而要改革“立法院”,要讓議事有效率。然而,最離譜的還是民進黨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為優先立法,而且會與過去民進黨的版本切割,換句話説,開宗明義的“兩國論”就要消失了。根據媒體報導,不少民進黨“立委”的意見都開始轉彎了。這樣的做法,或許有利於兩岸關係的推展,但我們必須指出,民進黨的做法就是把選舉當成一個騙局,只要把政權騙到手最重要,其他的都可以拋棄。相較之下,時代力量反而不忘其承諾。

  臺灣的民主,充滿了太多的權謀鬥爭,這種只為奪權而不擇手段的民主,難以發揮示範效果,而且對民主品質的提升是一種傷害。如果選民允許政黨欺騙,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寧可欺騙,於是競相比賽誰的騙術比較高明,可以騙到最多的選票。

  誠實正直,難道不應該是我們應該肯定的品格嗎?可是,它卻成了被嘲笑的對象。如果這是臺灣民主化的代價,那也未免太高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