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柯P大轉彎 政策令人失望?

2015年10月26日 08: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6日發表評論説,臺北市長柯文哲在選舉期間曾開出一大堆支票,以白色力量、正義代表人自居,當選後,這些政策支票卻一一跳票,最貽笑大方的莫過於大聲嚷嚷個半天的“5大弊案”,經過不斷“消風”,柯市府以“5大案”唾面自幹後,就直接封箱,再也不談,仿佛這些爭議從來沒有出現過;更有甚者,柯文哲本來一直強調居住正義,但卻在議會報告時明確表示他不會“打房”。柯P還説,營建業是臺灣經濟的重要支柱,打房會造成經濟風暴,因此如果政府帶頭打房,就會拖垮營造業,營造業一垮,臺灣就完蛋了。此話一齣,讓向來力挺柯文哲的“婉君”(臺灣網民)也噓聲連連,憤怒不平地表示,柯文哲怎麼變成了建商的朋友?

  婉君“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識人不明、早該夢醒了!柯文哲不是變成了建商的朋友,而是他是個投機主義者,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這本來就綠營政客的人格特質。例如蔡英文在會見勞工團體時表示將會增加勞工的休假,因為臺灣的工時太長了;與企業主會談時又説,臺灣勞工放假太多,影響産業競爭力,因此若有機會當選,會減少放假。一會要給勞工多放假,一會又嫌勞工假太多,蔡英文到底在想什麼?

  同樣道理。柯文哲上任之初,一副跟營建業者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模樣,對營建業者必欲去之而後快,但是現在卻説房價高低是由市場機制決定,他不會打房,因為打房對臺灣的經濟影響太大。引發之前力挺柯文哲的人紛紛表示對柯P太失望了。

  事實上,房價向來就不是由自由市場決定的,因為房屋與一般商品不同,房價涉及土地價格,而土地與其他生産要素不同的是,土地不可增加也不可移動,相同的蛋糕從北到南可以賣差不多、甚至是一樣的價錢,但是同樣大小的房子,臺北的價格就是比臺南貴,因為兩地條件不同,臺南的房子沒辦法搬到臺北來。換句話説,土地是壟斷性商品,誰壟斷了土地,誰就可以獲得龐大的利益。臺北的土地在大建商手中,建商自然可以享受不合理的高額利益;即使柯文哲曾説要大舉興建社會住宅,結果上任未幾,也不得不承認,怎麼找都找不到合適的土地,來興建社會住宅;再加上“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 Yard,NIMBY)的影響,社區一旦風聞柯市府要在附近蓋社會住宅,居民往往會大力反對,這也使得柯文哲廣建社會住宅的政策,註定會跳票。

  “打房”有不同的定義與做法,並不是與營建業為敵、為仇,而是商議出一個可以讓無房人民、營建業者與政府三贏的做法。人民選出柯文哲擔任市長,就是冀望他有足夠的智慧、充份的決心,解決臺北市長期以來的居住問題。話説回來,當初是誰以激烈的言語讓人民對營建業者充滿了敵意、是誰在激化雙方的對立、不就是柯文哲嗎?如今他又回過頭來肯定營建業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真讓人無所適從。柯文哲已明白宣示他將不會打房,那麼,他先前做過的種種承諾,還有多少可以相信?不言可喻。看著吧,柯P讓柯粉失望的,絕對不會只有“不打房”這一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