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光復是中國抗戰勝利重大成果

2015年10月26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0月23日,紀念臺灣光復7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香港《大公報》24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灣地位”早有定論: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光復後回歸祖國。歷史事實不容歪曲,中國抗戰勝利一個重大而直接的結果,便是被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了50年之久的寶島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評論摘編如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北京方面今年以來舉行了一系列盛大的紀念活動,銘記歷史教訓,緬懷先烈功勳,弘揚抗戰精神。昨天紀念臺灣光復7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大會上表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他還指出,臺灣回歸祖國,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俞正聲的講話清楚地點出了臺灣光復的重大意義:再次證明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多年來“臺灣地位未定論”在島內陰魂不散,“臺獨”分子以此謬論為依據,叫囂“臺獨”的“合法性”。但歷史事實不容歪曲,中國抗戰勝利一個重大而直接的結果,便是被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了50年之久的寶島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於1895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但在被日本殖民統治的長達半個世紀間,臺灣同胞從來不甘心被奴役。為推翻日本殖民者的殘暴統治,重新回歸祖國,臺灣同胞進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犧牲人數達65萬之巨。在兩岸同胞並肩同心、浴血奮戰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終於被迫投降,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這標誌著臺灣不僅從此結束被日本殖民統治,更是證明臺灣回歸祖國大陸的重要歷史文件。

  《波茨坦公告》源於1945年7月17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議,解決歐洲戰後安排和盟國對日作戰問題;26日中美英三國以各自首腦名義發佈對日最後通牒式公告,即《波茨坦公告》,蘇聯後來加入該公告。該公告要求日本“應立即宣佈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重申了日本應在戰敗後把臺灣等中國領土歸還給中國的國際義務。日本政府于8月15日宣佈投降時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意即從那時起臺灣重回祖國大陸懷抱。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舉行。島內于1946年8月把這一天定為“光復節”。後來因中國爆發國共內戰,蔣氏政權撤退至臺灣,才形成從1949年至今兩岸相隔的局面。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

  “臺灣地位”早有定論: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光復後回歸祖國。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臺灣人沒有抗日”等都是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的謬論,目的是要圖謀分裂國家、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民眾必須提高警惕,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挫敗一切“臺獨”分裂陰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