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賴清德“出位”博上位得不償失

2015年08月12日 08: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問題專家朱穗怡12日在香港大公網發表評論指出,臺南市長賴清德近日被島內“監察院”彈劾,並移送公懲會,最嚴重將予以停職處分。事件源於賴清德以國民黨藉臺南市議長李全教涉嫌在議長選舉中賄選為由,不願進議會接受市議員的質詢,今年初他更宣佈,在司法未厘清議長李全教當選無效之訴前,他以其他市府官員不會進入議會。“監察院”批評賴清德首開地方“官員集體不進議會”的惡例,動搖民主社會基本核心價值,違失重大。

  臺南多年是民進黨的地盤,市長和市議長皆是該黨的囊中物。去年賴清德成功連任臺南市長,但市議長卻由國民黨籍的李全教當選,讓賴清德臉上無光、火冒三丈。賴清德遂把矛頭直指李全教,杯葛議會運作,以向民進黨支援者交代。

  然而,作為地方首長,賴清德有義務和責任進入市議會接受議員的質詢和監督。至於議長李全教涉及弊案被檢方起訴,有罪與否,自有司法機構審判。不論賴清德對李全教的作為有多麼痛恨,都不應把個人私怨轉移到議會制度上。臺南議會停擺半年,導致許多預算審查工作無法進行,包括攸關市民權益的低收入戶補助墊付款、水利署補助臺南的“流域綜合治理計劃應急工程”1.3億台幣治水預算等。可見,賴清德為了個人的政治算計,而棄全體市民的權益於不顧。最諷刺的是,臺南檢方6月證實,賴清德已被列為臺南市前議長賴美惠賄選案被告,被控收錢後再分錢給特定議員。若按賴清德的邏輯,由於市長涉弊,市府官員應拒絕上班,直至市長的官司被厘清。

  賴清德長達半年不進議會接受質詢,可謂創島內“先河”,也顯露了其囂張狂妄之態。據悉,賴清德當選臺南市長前曾任三屆“立委”,問政風格以“理性”著稱,與許多民進黨黨員動輒扣帽子不同,常能條理分明地分析個中對錯。但在擔任臺南市長第一任期後期及現在第二任期初期,賴清德行事作風大異。除了不顧輿論批評、高調與市議會作對,今年4月還強行拆除全市學校的蔣介石銅像。這兩件事令賴清德成為眾矢之的,但也大大增加了全臺知名度,正中其下懷。

  當下民進黨聲勢大振,贏得明年大選的機率頗高,倘若重奪執政權,勢必掌握豐沛的政治資源,民進黨各派系無不垂涎三尺。不甘“龍困淺灘”的賴清德為了跳出臺南這個小地方,於是塑造“強人形象”,為日後政途更上一層樓作準備,但也給外界留下獨斷專行的不良觀感,恐怕得不償失。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