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軍事戰略白皮書對臺獨分子説了什麼?

2015年05月29日 08:24: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國務院5月26日發佈的《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用了103個字闡述臺海問題,文字雖短,卻反映了大陸對臺海安全局勢的基本判斷和基本方針。

  白皮書提出,“臺灣問題事關國家統一和長遠發展,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這是對臺灣問題給出的總定位。中華民族要走向偉大復興,兩岸統一是必經之路,因而臺灣問題至關重要。

  白皮書緊接著提出,“近年來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發展良好勢頭,但影響臺海局勢穩定的根源並未消除,‘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

  可以看出,大陸對兩岸關係的總體判斷並沒有因為去年的島內局勢而變。去年,島內發生反服貿運動,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敗,2016“大選”也呈現綠營相對主動的態勢。但從大的方面看,兩岸關係雖遭遇逆流,和平發展的勢頭並未逆轉。不過,威脅兩岸和平的根源仍在,那就是“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

  從現實角度看,“臺獨”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對兩岸和平構成實質威脅。在兩岸關係高危的年代,李登輝和陳水扁也都坦承“臺獨”是無法達成的目標。2016年就算民進黨上臺,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貿然行事。但是,正所謂“天下雖平,忘戰必危”。“臺獨”從來沒有放棄圖謀,只是被大陸所震懾和遏制。大陸唯有清晰表明,只要“臺獨”勢力片面改變兩岸現狀,大陸就有不惜一戰的決心和實力,臺海才能保證遠離戰事。

  大陸自1998年起開始發表國防白皮書。2000年,大陸首次在國防政策部分專門論述臺灣問題。歷年白皮書對臺灣問題的闡述,合起來看就是一幅兩岸關係走勢圖。

  2000年民進黨上臺,白皮書提出了3種臺灣局勢的最壞可能性,即“臺灣從大陸分裂出去”、“外國勢力侵佔臺灣”與“臺灣無限期拖延談判”等,我國政府將採取包括武力在內等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回暖,白皮書即提出,“臺獨”分裂勢力謀求“臺灣法理獨立”的圖謀遭到挫敗,臺海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恢復協商並取得進展,兩岸關係得到改善和發展。

  2011年的白皮書,則提出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當時兩岸關係迅速推進,大陸對兩岸政治對話寄予厚望,但後兩年的局勢發展,證明盤根錯節的兩岸問題很難一蹴而就。

  當前,兩岸關係正走到一個新的重要關口,未來未嘗沒有短線震蕩的風險。因此,本次白皮書傾向於以更加宏觀的角度來闡述臺海問題,大陸透出的態度是自信和沉穩的,把握大局,靜觀其變。(文/黑白自在)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