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國民黨“臨時工”黨主席的政治效應

2015年05月19日 09: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晚報》18日發表評論説,國民黨“總統”初選領表截止日當天,朱立倫宣佈不參選2016。由於已經多次表明新北市長會“做到滿”,這個宣示並不讓人意外;比較出人意表的,反而是朱立倫表示不管選輸、選贏,都會辭去國民黨黨主席一職。這個“下臺預告”對國民黨的影響,恐不下于“總統大選”的勝敗。

  從制度面和道德面觀之,這個政治宣示固然無懈可擊:勝選則把國民黨黨主席交給“總統”,敗選則負責下臺。但當國民黨“九合一”大敗,朱立倫“跳出來承擔”時,喊出“國民黨內造化”、“內閣制修憲”等改革方向,難道一年就可完成?若有未竟之功,繼任者又有何義務實現朱立倫的“政見”?對於相信朱立倫“改革”誠意的黨內精英和選民來説,難免有受騙之感。

  政治明星若把去留和選舉結合,某種情況下,確實也可收“破釜沉舟”的政治宣示效果;但朱立倫的宣示是“不論輸贏都下臺”,等於向外界説明自己只是“過渡主席”,“時間到了就會跳船”。倘若勝選也就罷了,一旦敗選,國民黨權力核心“砍掉重練”,再度陷入混亂,已在所難免。

  在此情況下,這個宣示不但沒有“凝聚選票”的功用,反而因為給人失敗主義或逃避責任的感覺,對整體選情造成負面影響,未戰先敗,氣勢先低了一截。

  更重要的是,當朱立倫提前宣告明年就會把主席令牌拋出,意味國民黨黨內的權力卡位戰將提前開打。朱立倫既無心於權力,國民黨黨內精英或者磨刀霍霍“彼可取其而代之”,或者開始觀看風向尋求下一個共主,所謂“團結”訴求,反成虛晃一招的口號而已。

  民主政治人物的任何職位都有任期,但這麼明白把自己當“一年臨時工”的,朱立倫卻是頭一人。當“拱朱”、“拱王”都成為往事,朱立倫需要思考的,是更高的政治戰略格局,而不只是小鼻子小眼睛的“本位主義式誠信”。否則為德不卒,只會加速國民黨的沉淪。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