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訪美如何闡述“維持現狀”?

2015年05月19日 09: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下週五(29日)將啟程訪美,與美國行政部門及各界交換意見,拜會國會議員,對華盛頓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講,並拜訪全美各華僑重鎮,為選舉最後一哩路造勢,爭取支援。她在美國如何闡述“維持兩岸現狀”?會不會接受“九二共識”?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理由何在?臺灣政壇有人戲稱這是接受美國“面談”的會晤,但臺灣、大陸、美國三方都很關注。

  對此,美國《世界日報》18日發表社論進行分析,文章摘錄如下:

  這次蔡英文訪美的華盛頓氛圍與4年前相比,明顯有不同。第一,她四年前訪美期間,正值“三隻小豬”事件(指支援者的孩子當眾捐撲滿,民進黨借機發起競選募款造勢)後,氣勢如虹。因此,她躊躇滿志,以臺灣的“準總統”身份訪美。去年“九合一”選舉後,她聲勢再起,不僅黨內定於一尊,且民調一路領先,氣勢上似乎壓過國民黨大多數有意參選者。

  第二,她4年前訪美時提出“臺灣共識”,説那是一種程式,但又不完全是民主程式,只要她贏得大選,“臺灣共識”自然就出現。她這番話,把與她直接對話的美國副國安顧問羅茲(Ben Rhodes)搞得頭昏腦脹,自然在報告中對她也不會有好評。

  2011年,蔡英文以“總統候選人”身份訪美時,見到羅茲 ,但她人還在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唐尼隆(Tom Dinilon)即透過英國《金融時報》放話,直指她不適合處理兩岸關係,讓她遍體鱗傷,間接導致她在臺灣民意支援度下挫。

  近幾年,她一方面派遣民進黨秘書處吳釗燮定期訪問美國行政部門、國會議員與智庫,一方面透過出訪、演講、座談會練習口才,特別是讓人聽懂她的談話,已有很大進步,至少在溝通上已少有障礙。

  第三,她4年前訪美時,美國行政部門、國會議員與智庫,根本聽不懂她説的話要表達什麼,對她高度疑忌,擔心她比陳水扁更會在兩岸關係上掀起波瀾。這次,她將在6月2日至4日抵達華盛頓,是否和副國務卿布林肯(Tony Blinken),或與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副國家安全顧問海恩斯(Avril Haines)對話,仍待美方確認。

  這次華盛頓氣氛顯然不同。臺灣三一八學運後,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所主任卜睿哲(Richard C. Bush)説,美國關切臺灣未來領導人是否具有處理兩岸關係、府會關係及政府與人民與社會團體的能力。最近,他又提出“三階段論”,表示蔡訪美前是第一階段、訪美期間是第二階段,訪美後到選舉前是第三階段,並説,美國不必急著逼她表態。

  從蔡英文訪美整體情況看,似乎贏得美方認可的可能性相當高。然而,她在會晤美方官員時能否過關斬將,還要看她如何在兩岸論述取得美方支援。首先,美方官員應會問她,既然她宣佈參選時指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核心與目標就是“維持兩岸現狀”,為何她在陳水扁當局擔任陸委會主委時,要阻擋陳水扁接受“九二共識”?又為何一味反對陳水扁召開“國家統一委員會”會議?

  以2001-2002年間的兩岸關係來説,“九二共識”為美國、大陸、臺灣三方的共識,陳水扁若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應可大致風平浪靜,又何來後來的波濤洶湧?

  其次,美方官員也可能問她,“九二共識”已成為兩岸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當然也是“兩岸現狀”的一部分。蔡英文既主張兩岸政策核心與目標就是“維持兩岸現狀”,卻不接受“九二共識”,豈不自相矛盾?難道“九二共識”不是兩岸發展到今天這個“現狀”的一部分?

  第三,民進黨連“臺獨黨綱”都不願凍結,自然就更談不上放棄。既然民進黨死抱“臺獨”不放,又如何維持臺海和平?北京本來就對“臺獨”傾向的民進黨不敢信任,民進黨又拒絕接受可以作為兩岸政治互信基礎的“九二共識”,自然更讓北京感到憂慮,擔心民進黨心懷叵測。

  事實上,不僅臺灣人民有權知道蔡英文訪美説了什麼,如果執政後要做什麼;北京也有理由擔心民進黨心中想什麼,美國也擔心會捲入臺海爭端,而有權知道兩岸關係發展情況。北京也許認為“默認”九二共識不夠,必須有明確宣示,因為這關係未來臺海穩定。

  難怪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貝德日前憂心忡忡表示,一旦兩岸關係的根本基礎發生變化,臺灣問題可能成為爭議議題。中美近期正為南海爭議氣氛劍拔弩張,臺灣如再蹚入渾水,絕不是美方所願見。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