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抹紅”的實質是抹黑 徒留笑柄

2015年05月14日 08:0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曾經,臺灣島上,有一種獨門暗器,叫扣紅帽子,也叫“抹紅”,殺傷力不小。

  十年前的某一天,因緣際會之下,“抹紅”漸漸失效,淡出江湖。

  十年後,“抹紅”重出江湖,試圖重振聲威……

  看了這段倣古龍體的開篇,如果你想到的是民進黨最近的言行,那麼恭喜你,答對了!

  所謂“抹紅”,就是給對手扣上“親共”“中共同路人”“賣臺集團”的紅帽子,讓對手變成“票房毒藥”。想當年的臺灣政壇,對“抹紅”這種綠營的獨門暗器,藍營政治人物避之唯恐不及。怕什麼來什麼,惡性迴圈的結果是,“抹紅”越來越好使,成為一種近乎荒誕的固定模式,為臺灣政治諷刺節目提供了許多素材。

  轉機出現在2005年胡連會之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登陸之前,臺灣島內“抹紅”的鼓噪達到了高潮,有烏雲壓頂之勢。世間事總是這樣難以逆料,當連戰攜國共交流的成果返回臺灣,天也沒有塌下來,國民黨正式宣佈和中共聯手打造兩岸和平共同願景,兩岸關係掀開新的一頁,“抹紅”邊際效應遞減,不好使了。

  2008年以後,民進黨人士也頻頻登陸,“抹紅”失勢,變得越來越低調……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抹紅”又有捲土重來之勢。“抹紅”的實質是抹黑,是顛倒黑白、混淆事實,擾亂視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立倫率團登陸前後,民進黨上下又掀起了一股“抹紅”的狂潮,黨主席蔡英文甚至稱“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不能被國共、權貴及黑箱化”。在日前拜訪工業總會時,她更批評國民黨政府“花太多時間在兩岸牌上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從反服貿、到“九合一”選舉、到反亞投行,民進黨“抹紅”的調門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被認為惜敗在“兩岸政策”最後一里路的蔡英文,指摘對手花太多時間打“兩岸牌”“圖利權貴”,無非是迎合民粹的論調。而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的民粹主義,弊端和漏洞都是顯而易見的。具體到兩岸關係,在兩岸經貿依存度如此之高的今天,臺灣媒體説得很直白:兩岸關係好,臺灣經濟不一定好;但兩岸關係壞,臺灣經濟一定不會好。已確定要角逐2016年臺灣領導人大位的蔡英文,並非不懂這個道理,但她始終以語焉不詳的“維持現狀”來定調自己的兩岸政策,無非是研判臺灣內部形勢,覺得民粹可用,今時不同往日,兩岸政策已經不那麼重要,甚至是“票房毒藥”。

  兩岸政策真的已經不重要了嗎?蔡英文是否短視,方家自有公論。把九合一選舉結果等同於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失敗,誤判形勢;迎合“仇富反商”“恐中拒中”的民粹,“抹紅”抹黑對手,為既得利益不惜犧牲臺灣長遠利益,作繭自縛;不承認“九二共識”卻聲稱要“維持現狀”,自欺欺人。正如中央臺辦負責人所言: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相信廣大臺灣民眾能夠看得清,什麼樣的政策和言行有利於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增進自身福祉,什麼樣的政策和言行損害臺海和平穩定和自身利益。

  今夕何夕?“抹紅”雖又沉渣泛起,但透著一股逆潮流而動的陳年腐味,徒留笑柄。(王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