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推進兩岸和平發展 信守“九二共識”為先

2015年05月01日 11: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4月29日是“汪辜會談”22週年、“胡連會”10週年,馬英九當天視察臺灣陸委會,針對“九二共識”發表談話,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關鍵。證諸兩岸交流史,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汪辜會談”;沒有“汪辜會談”就沒有兩岸協商。“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堅實的基石,捨棄“九二共識”兩岸和平發展就難以為繼。

  臺灣《中華日報》1日社論指出:兩蔣時代對中共政權採取“不通航、不通郵、不通商”與“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直到1987年,蔣經國開放兩岸探親,兩岸關係由阻絕而交流,因此衍生兩岸必須共同面對、共同解決的問題,兩岸協商之需求乃日益迫切。然而,從相互敵視轉而坐上談判桌,則需要雙方取得基本共識與互信其礎,否則協商無從展開。

  1991年初,臺灣方先後成立“行政院陸委會”及“海基會”;大陸方面于1988年9月成立“兩塊招牌,一套人馬”的國務院臺辦與中共中央臺辦,繼于1992年12月成立“海協會”。屬於民間機構性質的海基、海協兩會預備做為兩岸協商的白手套。相關機關成立之後,兩岸協商已實質進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狀態。

  為推進海基、海協兩會正式協商,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兩會代表在香港舉行會談。11月3日臺灣方針對大陸所提“一個中國”原則,回以“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並經雙方以新聞稿傳真方式確認,海協會表示“尊重並接受”,臺灣方即將之歸納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兩岸在此基礎之上,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海皇大廈四樓舉行劃時代的“汪辜會談”,簽署了四項事務性協議。換言之,兩岸若未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達成共識,“汪辜會談”也就沒有舉行的基礎。

  2000年5月民進黨陳水扁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在這一年4月間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稱為“九二共識”。但陳水扁與“臺獨”共伴起舞,兩岸協商戛然而止。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北京會晤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胡連會”達成五項共同願景,為兩岸回歸“九二共識”奠定基礎。

  馬英九就任後,兩岸兩會隨即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制度性協商,至今已簽署二十一項協議。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也樂見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協商。

  馬英九視察陸委會時強調,“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九二共識’相合則旺,相離則傷,相反則蕩”,為過去20多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做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小結。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