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九二共識”完成傳承 國共互信更堅實

2015年05月01日 10: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還記得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夕,馬英九與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進行政策辯論,雙方主要就兩岸關係、“九二共識”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等問題交互詰問。事後,島內外媒體、政治觀察家和大多數的民眾都認為馬英九展現出理性自信、中道雍容的一面,他以掌握全局的風範硬生生的把挑戰者蔡英文女士給比了下去,該次辯論確實為其贏得大選産生了正面助益。

  臺灣《中國時報》1日社論指出:“汪辜會談”22週年,“胡連會”10週年的當天,馬英九于4月29日視查臺當局“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細數當年“九二共識”的形成與發展,並且將此一共識和“胡連會”成功的連結在一起,肯定其所代表的政治意涵,接著又強調,“九二共識”是自己執政期間兩岸關係能夠良性發展的主要原因,並對再度代表民進黨角逐大位的蔡英文提出強烈質疑,馬英九的發言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馬英九這種擺事實、講道理的積極態度不但正確而且必要,他不僅説明原委,澄清事實,搶回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導權,強調從連戰到自己可觀的政績,成功的把過去和現在結合起來,還規範了未來國民黨的政策方向,凸顯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的最大差異,更完成了國民黨當局對“九二共識”的傳承。坦白的説,馬英九這次不但展現了視野與格局,更難得的主動出擊,英九大兵早該如此,否則當前局面應不致崩壞至此。

  馬英九講得完全正確,“九二共識”出於臺灣方主動,並非大陸堅持而我方被迫接受,這是當時“國民政府”的主張與堅持,不是一廂情願而是雙方體諒。“九二共識”當然不是“一中一台”,更非“兩個中國”,沒有“九二共識”自然就不會有後來的“汪辜會談”,兩岸融冰,沒有此一共識和基礎也就不會有10年前的“胡連會談”和五項願景,而馬英九執政也更不可能讓兩岸關係迅速得到改善,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於此,我們暫且不去深究兩岸到底是應該“一中各表”,或“共表一中”,畢竟兩岸雙方確實是有“一中”的信念存在,否則兩岸關係不但無法開展,也將無以為繼,這也就是為何大陸向來一再強調“九二共識”重要性的原因,習近平最近更明確指稱,“九二共識”是兩岸政治對話與政治互信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大家要把此視為提醒或警告固無不可,但這是大陸的政策底線也絕對不容懷疑。

  民進黨早把“九二共識”妖魔化,並深刻影響了綠營支援者的認知,要接受“九二共識”簡直是政治自殺,過去雖然曾幾度想為自己解套,提出“九二精神”之説,如今又提出各式各樣的説詞,從“中華民國共識”、“憲法共識”到“臺灣共識”不一而足,其實都只是模棱兩可的政治語言,在“臺獨”黨綱屋頂下,政治語言不足為信。簡單的説,民進黨是給自己挖了個坑洞,深陷其中無以自拔,現在恐怕是頗為苦惱,不知如何脫困,其實,解鈴繫鈴全在一念之間。

  我們肯定馬英九質疑蔡英文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民進黨確實有責任對臺灣民眾,關心區域安全的國際社會説明,她口中的現狀究竟所指為何,在拒絕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她究竟要如何維持兩岸的和平現狀。另一方面,我們對國共雙方也有期許,兩岸關係已經進入深水區,雙方對兩岸關係定位應有新的表述和行動,讓兩岸關係的發展更為不可逆轉。

  歸根究底,兩岸關係的正常化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只想維持現狀就是退步與僵化,臺灣“國民政府”也必須在“九二共識”和雙方已有的合作基礎上,把握“憲法一中”的原則,繼續深化彼此之間的關係,把“九二共識”往上、往前推進,這才是名實相符的超越、才是進步,而讓兩岸關係正常化、法制化與制度化,使兩岸關係可以不受,或少受人為因素、政黨輪替的變化而影響,這才是目前應該努力的方向。

  兩岸之道無他,正道與真道而已。大家如果能夠拋棄意識形態的羈絆,不受政黨短視及選舉利益的誘導,心心唸唸以全民利益為依歸,以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為考量,答案其實已經不言自明。“九二共識”確實是兩岸和平發展,加強政治互信與進行政治對話的基礎,我們固然期望民進黨認清、接受事實,但也盼望國共兩黨能夠進一步的有所超越、提升。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