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張志軍:十年風雨化滄桑 一脈炎黃展新圖

2015年04月29日 11:0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十年風雨化滄桑 一脈炎黃展新圖——紀念“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佈十週年

  2005年4月29日,是一個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

  10年前,“臺獨”分裂勢力倒行逆施,臺海局勢緊張動蕩,兩岸關係險象環生。在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重要歷史關頭,為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和兩岸同胞根本利益,穩定臺海局勢,200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兩黨領導人在北京舉行會談並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國共兩黨邁出的這歷史性一步,對兩黨和兩岸關係産生了重大深遠影響,改變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軌跡。

  ——“共同願景”提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共同願景”深入體察兩岸同胞所願所想,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旗幟鮮明提出反對“臺獨”,共同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開創和平雙贏的新局面。以積極的作為向兩岸同胞展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希望,向世界表明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妥善處理彼此的矛盾和問題。在“共同願景”的指引下,國共兩黨共同團結廣大臺灣同胞,通過不懈努力,成功挫敗“臺獨”分裂圖謀,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走上了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

  ——“共同願景”確立了兩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共同願景”在總結過往兩岸關係的經驗教訓,尊重兩岸兩會1992年達成的共識(即各自口頭表述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客觀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開宗明義提出堅持“九二共識”,共同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既確認了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同立場,又妥處了雙方的政治分歧,是發揮政治智慧、照顧各方利益、符合各自規定的成果。“九二共識”由此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政治基礎,也為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其他島內政黨和社會各界所認同。2008年,正是在此基礎上,兩岸兩會才得以恢復中斷10多年的協商談判,兩岸雙方才得以建立政治互信,良性互動,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共同願景”描繪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美好藍圖。“共同願景”著眼于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實現中華民族光明燦爛前景,提出共同促進恢復兩岸協商談判、促進終止敵對狀態、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合作、促進協商臺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等五項重要工作。這些主張集中反映了兩岸民眾長久以來的期盼,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需要。循此思路,在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共同願景”中的主張大多已經變成現實,結出了纍纍碩果,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回顧10年來國共兩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程,總結兩岸關係發展的經驗,重新審視“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歷史價值,對進一步開創兩岸關係新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首先,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是兩岸負責任政黨的應有作為。10年前,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時期,兩黨本著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秉持“正視現實,開創未來”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擔當起開創兩岸關係新局面的歷史使命。10年來的實踐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充分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有利於維護臺海地區穩定、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新的複雜局面,國共兩黨作為負責任的政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正確抉擇,滿腔熱情地團結兩岸同胞,堅定不移地沿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繼續前行。在涉及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作出正確選擇和勇敢決斷,才能找到自己的歷史定位,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

  第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是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向和成果的根本保障。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維護了臺海局勢和平穩定,恢復了兩會商談並簽署了21項協議,實現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形成了兩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建立了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減少了兩岸在涉外領域的內耗等等,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九二共識”的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方式是求同存異。如果這一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就會得而復失。

  第三,堅持穩步進取、克難前行的務實思路,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兩岸關係經緯萬端,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軍事、涉外事務等諸多方面,各領域彼此關聯、相互影響。每往前走一步都非易事,都需要有非凡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2005年,正是由於國共兩黨不畏非難,毅然決然衝破政治藩籬,才成就了今天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2008年以來,我們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務實思路,積極落實“共同願景”,穩步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其中也觸及到不少政治問題。我們始終認為,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一些政治分歧可以暫時擱置,但不可能完全和長期回避。兩岸關係越是向前發展,越是需要國共兩黨、兩岸雙方有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擔當精神,攻堅克難,開拓進取,逐步為破解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難題創造有利條件。

  第四,堅持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宗旨。兩岸同胞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兩岸關係發展成果的受益者。“共同願景”所強調的“維護兩岸同胞利益”“共謀兩岸人民福祉”,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臺海和平穩定、兩岸交流合作惠及廣大同胞,也使他們更深切地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可貴,更積極地參與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洪流中來。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和敏銳把握各階層各群體的感受和期待,採取有效措施,擴大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今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應該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充分表達了我們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和誠意,展現了我們團結臺灣同胞實現民族復興的願望和期待。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兩岸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兩岸同胞的前途和命運更加緊密聯繫在一起。臺灣的未來繫於兩岸關係的發展、繫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岸同胞應當攜手同心,共同開創兩岸關係新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張志軍 作者為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