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連戰:兩岸“和平之旅”十週年之回顧與展望

2015年04月29日 11:0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2005年4月26日,基於兩岸和平、臺灣發展的願景,本人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接受中國共産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率團前往中國大陸參訪。此行,除造訪南京中山陵,在北京大學以“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為題發表演説,更與胡錦濤先生會面,並共同發表了五項共識。如今回顧十年之前“和平之旅”的歷程,至今仍感當時決定正確,意義深遠,不僅深受國際矚目,尤其為消弭兩岸對立而搭建兩岸政黨聯繫之橋,跨出了關鍵的一大步,對日後兩岸關係的發展,更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2005年民進黨執政不斷衝撞兩岸的現狀,臺灣當政者不僅數度在公開場合刻意發表激化兩岸對立的言論,並在政策上提出“一邊一國”“正名、制憲、公投”的主張,操作“公投綁大選”等作為,使兩岸關係嚴重倒退,兩岸情勢劍拔弩張。在當時嚴峻的時刻,我深覺兩岸關係一定要有新的思維、新的互動,才能化解兩岸的緊張,突破兩岸的僵局。

  面對當年執政的民進黨試圖逆轉兩岸關係現狀,我身為臺灣最大政黨的主席,從監督執政黨、著眼全臺灣人民福祉的立場,從中國國民黨創黨的精神和理念出發,我堅定地認為,國民黨有責任扮演穩定兩岸關係的角色,發揮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繁榮的功能。同時,在兩岸關係十分緊張,臺海局勢迅速惡化之際,臺灣的民意調查顯示,有高達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民眾支援兩岸和平發展。因此,我本人決定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率團赴大陸訪問,展開“和平之旅”,除了表達臺灣內部“臺獨”以外不同的聲音,更要反映臺灣絕大多數人愛好和平、希望兩岸和解、臺海穩定的心聲。

  這次“和平之旅”的意涵,在於國共兩黨為尋求兩岸和平展開對話,我特別強調“這是難得的歷史性一步,國民黨希望能對‘兩岸交流新紀元’做一推手”。並且也就當時日益升高的兩岸局勢,向大陸反映臺灣的主流意見,表示:“臺灣本土意識不等同‘臺獨’意識,而臺灣少數人的政治意見雖不是國民黨所能贊同,國民黨仍不希望看到由於這些少數意見而造成兩岸關係惡化。”

  十年之後重新回顧這段歷程,不禁感到當時進行“和平之旅”實在是承先啟後且任重道遠的工作,同時符合振興中華民族、國家和平富強的一貫精神!簡言之,它是歷史潮流之所趨,是兩岸同胞民意之所向。

  此行,最重要的意義,乃是我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與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先生的會晤。因為這是194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簽訂“雙十協定”後,60年來兩黨領導人的首次見面會談,所以受到兩岸民眾和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在這樣的接觸交往和會談中,雙方不僅建立初步的互信與共識,在會後更共同發表了五項共同願景。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