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扭曲的太陽花事件:兩岸歷史裏的漣漪

2015年03月23日 14: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3月18日是臺灣太陽花群眾事件滿一週年的日子。臺灣《中央日報》對此發表評論説,回顧2014年臺灣歷經“解嚴”以來的最大政治風暴,一群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青年學子,衝進“立法院”並佔領議場長達3個多星期,隨後更掀起一波波各項議題的社會運動,最終以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暫告一段落。

  先從法律層面來看。雖然發起群眾事件的林飛帆、陳為廷或黃國昌等人,都宣稱是看到代議政治的失靈及馬英九當局的“親中”政策才引發學潮,甚至大言不慚地指控檢調機關成為當局打手,並宣稱要代替人民懲罰低民意的馬當局。要知道,既然違法,就該坦然面對法律,既然想打破你們所指的政治困局,就該學習承受責任。

  若説不服當局的政策就能佔領當局機關的話,那我們還需要民主政治嗎?這與“暴民政治”有何差異?這些人學有專精,長期與特定政治人物互有往來,其實相當清楚“立法院”朝野互動的政治生態。他們不譴責真的才是黑箱作業的“朝野密室協商”,反而指責有“國會”多數席次的國民黨以數人頭方式錶決是違反民意,豈不是本末倒置?

  其次是後續的政治影響。不可否認,反服貿學運是壓垮馬當局的最重要一根稻草,也可説是朝野政黨勢力消長的轉捩點。這是民主政治的常態,本不是關注重點,然而學運帶來的民粹操作才是臺灣民主政治正常發展的負面影響主因。

  對那些綠營支援者來説,只要不符合我的立場,再大再多的政策利多都是“傾中賣臺”,完全不存在理性討論的空間。他們再利用網路快速傳播又不必負責的習性,對馬當局進行徹底污衊的抹黑。茲舉幾例網路評論就可看出網軍的可怕:支援核能發電是不愛臺灣的邪惡政黨、“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指控馬當局無法更改兩岸協議的説法是抱大陸大腿等口號,加上一些支援柯文哲競選臺北市長的“犬牙”之輩,憑藉網軍優勢,橫行網路無往不利!如果是有憑有據的評論還好,太多的不實指控讓官員疲於奔命,甚至還被質疑賣臺,這些都是太陽花群眾事件的後遺症。

  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日前與網友溝通時就駁斥許多網友、甚至是臺灣人質疑他愛不愛臺灣的傳聞,直説“除了臺灣,還有哪可以愛?”足以證明網路力量的可怕。

  我們除了感嘆臺灣民主發展受到扭曲外,更關心太陽花群眾事件對兩岸關係的負面影響,因為反服貿運動的真正本質,是一場包裝在“捍衛民主”、利用單純青年學子的“反中”挺“臺獨”政治動員,當然這是那些學運領袖不願公開承認的動機。

  許多人支援反服貿協議的理由是雖然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但兩岸經貿交流的結果是財團獲利,社會及世代財富分配失當,使得市井小民受剝削感日益嚴重。這當然是馬當局的責任,因為財富分配是當前所有政府面臨、且亟待克服的難題。因此,在有心人士惡意抹黑造謠的推波助瀾下,兩岸服貿協議變成“引清兵入關的賣臺條約”,連臺當局理性辯論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説其他涉及兩岸協商的協議了。

  我們關心的是兩岸和平發展不該受到太陽花群眾事件的扭曲。學運固然點出了兩岸經貿交流産生的弊病,他們卻不該擴大自己的“仇中”心態,形成政治惡鬥的幫兇,這對臺灣的民主發展及兩岸關係絕對有負面影響。

  太陽花群眾事件固然有其歷史定位及評斷,而這些學運份子也正在享受他們所得的光環。然而,在兩岸關係歷史軌跡裏,太陽花群眾事件將只會是一顆引起漣漪的水滴,而不是足以轉變兩岸關係進程的波濤大浪。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