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朱立倫時代國民黨會走向何方

2015年03月03日 09: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在《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朱立倫接任黨主席與“後馬時期”的國民黨走向》,作者認為:“身為‘後馬時期’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如能在政策上與人事上保持低調、配合,但在黨務上能強化內部凝聚,並紮根年輕世代、爭取群眾支援,未來可望帶領國民黨成功蛻變。文章內容如下:

  1月17日,國民黨召開黨員大會,選舉産生了以朱立倫為主席的新的黨領導機構。至此,去年11月底,國民黨在臺灣地區的“九合一”選舉中慘敗,馬英九辭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的新掌門已經産生,臺灣政壇出現了新變局。

  馬英九辭去黨主席後,朱立倫在“臉書”(facebook)上宣佈出馬角逐國民黨主席之後,上演了國民黨內群雄退讓,由他一人參選、篤定接班的精彩一幕;他參選時拋出調整政府體制為“內閣制”的議題,又在島內引發熱議,吸引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壓住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九合一勝選後的風頭。走馬上任後,朱立倫究竟會把國民黨帶向何方?面對處在“後馬時期”的國民黨,他又能有什麼作為?在朱立倫邁向國民黨主席的路上,已留下解答這些問題的許多蛛絲馬跡,因此值得從頭細説。

  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這是武俠小説家金庸在小説中描述屠龍刀時的用語,只要倚天劍不出現,則武林至尊的屠龍寶刀就“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用屠龍寶刀在武林中的地位比擬朱立倫當前在國民黨內的聲勢,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朱立倫宣佈參選後,國民黨內其他有興趣角逐國民黨主席大位的人士紛紛棄選,形成只有他一人參選的局面,只要能滿足基本的形式要件,就完全沒有懸念篤定當選。當真是“立倫既出、誰與爭鋒”!

  何以國民黨內竟然沒有“倚天劍”與朱立倫爭鋒呢?雖然朱立倫在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只在新北市慘勝,但相較其他表態或可能的參選人,有人份量不足(李新、周玉蔻)、有人是敗軍之將(胡志強)、有人是將去之臣(郝龍斌)、有人與敗選責任關係太近(吳敦義),朱還是最有優勢的人選。所以當朱立倫表態參選後,其他人紛紛放棄,以免選舉結果不佳,自取其辱。

  儘管朱立倫在氣勢上具有優勢,但更為關鍵的是他的柔軟身段,以及出馬角逐時所釋放的資訊。朱立倫在國民黨內交好各方,特別是和令馬當局一籌莫展的立法部門黨團關係甚佳,早在他宣佈參選前,就已有多位國民黨籍“立委”聯署勸進,敦促他出馬。此外,朱立倫和黨內各山頭也都維持相對友好、至少不為敵的關係,使得國民黨內各方對於未來由他接任黨主席,大多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

  另方面,朱立倫參選黨主席同時,宣佈不選2016,讓黨內其他重量級人士覺得未來還有別的舞臺可供發揮。後續受訪時朱立倫又喊出“未來不該再有共主”,並力推強調合作的“內閣制”政府體制改革,擴大黨政參與的跡象明顯。黨內菁英預期未來有更多參與決策的空間,就不必急於一時角逐黨主席。國民黨未來在他的帶領下可望菁英共治、集體領導,一改馬當家時的獨斷氛圍。

  正是這些因素的複合作用,讓朱立倫角逐黨主席的戲碼一上演就轟動,甚至出現黨內群雄退讓、結果毫無懸念的精彩一幕。而他表態參選時拋出的“內閣制”議題,極具衝擊性,頓時在臺灣政壇引發熱議,激起層層漣漪。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