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九合一”結果對兩岸影響幾何?

2014年12月03日 08: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落幕,國民黨遭遇雪崩式潰敗,有評論認為馬英九執政面臨前所未有的險惡挑戰。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近日表示,這次選舉是地方基層選舉,主要和根本原因在臺灣內部因素。造成國民黨敗、民進黨贏的關鍵是臺灣大環境與候選人的特質、選戰策略。儘管民進黨贏得這次選舉,能否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善用大陸發展機遇解決臺灣內部的經濟、社會問題,對民進黨構成更加嚴峻的檢驗。

  國民黨敗給了自己

  倪永傑説,如今臺灣正處於政治重組、社會激化、世代變遷的年代,民進黨出於終結馬政權的需要,結合“318反服貿勢力”催化臺灣社會“反馬”、“反商”、“反權貴”氣氛,把貧富差距、世代剝奪等問題全部歸罪于馬英九當局。而馬當局百口莫辯,無法扭轉不利的大環境。

  馬英九2012年連任後財經政策得罪多數人,“油電雙漲”得罪了窮人,“證所稅”得罪了富人,調高“健保”費率得罪了所有人。臺灣經濟每況愈下,收入不增反減,人們早已怨聲載道,要以選票懲罰執政黨。一般來講,地方選舉候選人成敗主要受自身主客觀條件影響更大,但此次一批政績優良、形象穩健的國民黨候選人紛紛中箭落馬,確實是受到馬英九政績不佳拖累。

  倪永傑表示, 藍營嚴重分化,難以對抗團結的綠營,且國民黨候選人特質、傳統選戰手法難以抵抗綠營候選人,無法抓住多數選民的心。國民黨長期依賴傳統家族政治、地方派系、僵硬體制在此次選舉中分崩離析、遭到解構。在基本盤“藍大於綠”的臺北市,連勝文使盡“危機牌”、“悲情牌”、“夫人牌”卻無法凝聚藍營基本盤,其最大敗筆在於無法剝離“權貴”標簽,在柯文哲刻意突顯的“平民VS權貴”選戰中無法感動年輕人、中間選民。

  此外,國民黨候選人所擅長的傳統組織戰、文宣戰、握手拜票的模式,難以與綠軍的網路戰相抗衡。綠營成功將臉譜(Facebook)、“批踢踢”(PTT)、LINE網路聊天平臺轉換成集結動員綠營、拉攏年輕族群、攻擊國民黨候選人的利器,改變了年輕世代此前“勇於表態、懶得投票”的習慣,踴躍投票挺柯,而連勝文則成為綠色網軍“惡搞”、“霸淩”的犧牲品。

  綠營還是繞不開大陸

  倪永傑表示,這次選舉是地方基層選舉,與兩岸關係沒有太多關聯度。但同時也要看到,“九合一”雖屬地方選舉,其結果牽動藍綠政治版圖重構與雙方氣勢漲落。儘管民進黨贏得這次選舉,儘管民進黨得益於臺灣民眾對經濟發展、生活狀況和貧富差距擴大的不滿,但並沒有為解決臺灣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社會矛盾提出明確可行的辦法。能否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善用大陸發展機遇解決臺灣內部的經濟、社會問題,對民進黨構成更加嚴峻的檢驗。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臺灣民眾必定擦亮眼睛檢視國、民兩黨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孰優孰劣。擺在民進黨面前有兩條路,一是繼續堅持“臺獨”立場,拒絕“九二共識”,阻擋兩岸服貿、貨貿協議,損害臺灣民眾福祉,窒息臺灣經濟發展空間;二是丟掉幻想,回應和平發展民意,務實調整兩岸政策。

  倪永傑指出,隨著大陸綜合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的擴大,大陸已充分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臺灣任何政治勢力都難以抗拒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大陸的對臺方針政策面向全體臺灣民眾,立足於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原則底線不會鬆動,有決心、有能力團結廣大臺灣民眾,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不斷拓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逆轉的康莊大道。(陳鍵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