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批島內嚴控陸資:走回頭路!

2014年10月30日 12: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昨日修訂“陸資來臺投資許可辦法”部分條文,對陸資入島採取更嚴格的措施。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當局去年還把擴大陸資入臺列為兩岸政策五大著力方向之一,但近來卻接二連三地採取限縮政策,似有走回頭路的勢頭,個中原因,恐怕與今年3月間的“太陽花學運”脫不了關係。島內正需要島外資金投資以刺激島內經濟,而其對陸資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政策顯然是把財神拒之門外。

  評論摘編如下:

  臺當局昨天修訂“陸資來臺投資許可辦法”部分條文,對陸資入島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例如,陸資轉讓持股時,若被認定有影響臺灣安全或公共利益之虞,將不準轉讓;又如,現行規定資本額新台幣8000萬元以上的陸資企業,在會計年度終結半年內,須上報財務報表、股東名冊等,如今則改為資本額3000萬元以上的陸資企業都要上報有關文件。這是今年以來臺灣方面對審查陸資入島資格、陸企入島設立辦事處以及陸企在臺常駐幹部申請入島簽註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條件後,第三次緊縮陸資入島政策。馬當局于5年前開放陸資進入臺灣市場,雖然處處提防和設限,但總的方向是進一步開放,去年還把擴大陸資入臺列為兩岸政策五大著力方向之一,但近來卻接二連三地採取限縮政策,似有走回頭路的勢頭。

  過去多年來,臺灣雖然積極推動對外貿易,但由於兩岸關係劍拔弩張,陸資在島內被視為洪水猛獸。李登輝、陳水扁時代對臺資登陸也設下種種障礙和關卡,遑論開放陸資入島了。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上臺,兩岸關係破冰回暖,臺當局遂于2009年起允許大陸資金投資臺灣市場,但陸資是“戴著鐐銬跳舞”:雖經過三輪開放,但目前島內仍有3.3%的製造業、49%的服務業和48.8%的公共建設項目禁止陸企投資。美國貿易代表署今年公佈的各國和地區貿易障礙報告就指出,臺灣對陸資限制特別多,還採取比WTO還嚴格的規範條件。譬如,臺灣對外資開放航空、貨運承攬等,卻禁止陸資涉足;臺灣允許外資投資港埠,但對陸資則設有持股不得過半的限制。

  臺灣經濟部門今年1月曾指出,開放新創資本,將不會特別對陸資設限。當時有臺媒認為,這番話透露了當局對陸資積極鬆綁的訊息,並預期今年將開啟陸資投資新元年。然而,臺當局近來的表現與其今年初的承諾“背道而馳”,個中原因,恐怕與今年3月間的“太陽花學運”脫不了關係。當時反服貿人士以“立委”“黑箱審查”服貿協議為名,佔領“立法院”23天,其實骨子裏是企圖阻撓兩岸經濟合作,而馬當局為了展示自己有能力管控陸資,於是頻頻對陸資猛下重藥,加之今年適逢選舉年,儘管明知限縮陸資入島不利臺灣經濟,也屈服於反服貿人士的意志。此外,臺當局一向從政治角度看待和管控陸資入島等經濟議題,害怕“陸資壟斷臺灣經濟命脈”,因而稍有風吹草動,就打退堂鼓了。

  據島內統計,累計今年前7個月陸資較同期減幅高達27%,主要是因為兩岸服貿協議遲遲未能生效,導致陸資卻步,如今臺當局更是三令五申地嚴管陸資,無疑將進一步降低陸資赴臺的意願。島內近年經濟復蘇緩慢,正需要島外資金投資以刺激島內經濟,而其對陸資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政策顯然是把財神拒之門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