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臺灣可悲與衰敗之因

2014年08月22日 13: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署名黃智賢的文章深刻反思反服貿學運對臺灣的影響。文章指出,“太陽花”讓臺灣邊緣化,“太陽花”旋風,海嘯般摧毀所經之處,摧毀是非價值與民主體制,得到巨大利益的當事者,喜孜孜地取用暴得的利益;受害者,連喊痛都無人聞問。這種對於真相與真實的毫不在意,絕不尊重,就是臺灣可悲與衰敗之因。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式民主的特色是,事情過去了,大家就算了。不必追究真相,也沒有人對真相有興趣。民主政治裏該有的究責,對是非的評斷,通通不必提起。

  “太陽花”旋風,海嘯般摧毀所經之處,摧毀是非價值與民主體制,得到巨大利益的當事者,喜孜孜地取用暴得的利益;受害者,連喊痛都無人聞問。這種對於真相與真實的毫不在意,絕不尊重,就是臺灣可悲與衰敗之因。

  實為民進黨側翼的太陽花,一開始將行動定義為“反黑箱”,成功的壟斷了正當性。之後“反黑箱”轉為“恐中反中”,直到最後圖窮匕見,“臺獨”成為終極且唯一的目的。

  臺灣的“統獨”光譜裏,狂熱支援“臺灣獨立”的聲音,從來不曾是社會主流。許多人認為,狂熱支援“臺獨”的人,只剩下“公投盟”的蔡丁貴那批人了。但“太陽花事”件卻顛覆了這樣的觀察,更改變了臺灣社會的政治心靈版圖。“臺獨”信仰被免費的鋪天蓋地宣傳,行動之時,更對社會充滿恫嚇的效果,舉島不敢攖其鋒,幾乎無人敢反抗“太陽花”。

  “太陽花”讓臺灣邊緣化

  許多公民團體,有著各式名稱和關注議題,但其最大公約數,則是“臺獨”。經過長期的策畫與演練,推出他們長期“反中運動”系列産品的新政治産品,即“反服貿協議”,結果因為離奇而戲劇性的佔領“立法院”行銷活動而瘋狂成功。口説著最瘋狂而法西斯的老舊政治化語言,卻可以讓民眾與社會認為清純而清新。

  以民主為名的“臺獨獨白劇”,因為社會的集體膜拜,更使得“臺獨”成為一種“潮”。不“臺獨”,無法跟上流行。“太陽花”讓臺灣的政治戰爭手段進入新的層次,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政治産品上市過程。當民進黨側翼加公民團體加網路加FB加Line加“獨派”媒體加“臺獨國民教育”加“暴力邊緣式運動模式”的陸海空全面動員,獲得了“太陽花”這樣核爆級的成功後,政治戰爭與動員模式已被徹底改變。

  比如柯文哲,就承繼了“太陽花”的倍數股利與獲利模式,而使連勝文陷入不知如何作戰的困境中。而高雄氣爆中,身為失職者的陳菊竟能以受害者的姿態獲得鉅額的政治資本,並將責任轉移給中央,即是成功運作了統合式戰爭模式。

  眼看著服貿與貨貿停擺,自經區被民進黨全面抵制,臺灣進化的努力盡成空。但世界並不會等待臺灣。習近平訪問韓國,兩國年底即將簽訂FTA,《華爾街日報》也批評臺灣自甘落後。許多人才驚問,“那臺灣呢?”臺灣難道真要用“太陽花”的意識形態,壓制一切開放與開拓性的努力?難道臺灣竟命定了必得邊緣化?(黃智賢 作者係自由作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