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獨派”為何拉倒孫中山銅像?

2014年02月25日 08: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恐慌兩岸越走越近 欲借“反孫”反“一中”

  2月22日,臺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被人用繩索強行扯落,拉倒銅像的是來自臺北的“公投護臺灣聯盟”。這是“獨派”團體的又一齣張狂鬧劇。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南市政府已先行將銅像移到附近的消防隊暫存,是否依照文化資産保存法開罰,銅像如何處置,尚在研議中。

  藍綠對峙

  22日下午,“公投護臺灣聯盟”動員了200多人分乘3輛車到臺南,其總召蔡丁貴帶領兩人登上約3層樓高的孫中山像,用兩條粗繩套住銅像脖子,並在銅像上噴漆寫上“ROC OUT!”(“中華民國”滾蛋)字樣。銅像被拉倒後,“獨派”團體成員還猛踩銅像頭部。國民黨臺南黨部主委謝龍介等多位民意代表聞訊趕到,見到場面後謝龍介痛心地説:“你們又不是臺南人,憑什麼毀壞我們的古跡?”多名國民黨籍議員要求警方逮捕蔡丁貴。臺南警方隨後趕到現場,以毀損公物為由把蔡丁貴抓獲,但丁當晚應訊後被放回。

  臺南市政府當晚的表態是:無論贊成或反對銅像遷移都是“從意識形態出發”,與臺南市府“文化資産保存、厚植臺南文化實力”的初衷不符,也對“公共空間造成破壞”。

  臺灣陸委會負責人王郁琦最近拜謁南京中山陵時發表《祭國父陵文》,拜謁之聲尚在耳邊,“臺獨”人士卻公然在臺南把孫中山像拉倒。事實上臺南孫中山銅像引發藍綠對峙,這不是第一次。早在去年9月,由綠營執政的臺南市政府就打算遷移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引發藍營人員在現場紮營守護,去年9月25日,臺南市古跡歷史建築聚落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做出暫緩遷移的決議,藍營人士才撤離公園。

  綠營急了?

  孫中山話題引發藍綠對峙互嗆,也不是頭一回。孫中山與臺灣淵源深厚,在臺灣民眾心中紮根深厚、備受推崇。臺北有“國父紀念館”,臺灣的100元新台幣是孫中山的頭像……因此,在李登輝第二個任期之前的臺灣,從小學到大學,歷次重要的考試中,三民主義都是必考的科目。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後,當權的“獨派”人士開始“去中國化”。陳水扁時期更甚,“去中國化”從修改教科書開始,將中國史劃到外國史,孫中山先生竟然成了“外國人”。2008年後,國民黨重新執政,被取消的孫中山紀念活動得以恢復。

  這次事件發生後,綠營人士不斷發表庇護言論。民進黨“立委”黃偉哲等人把矛頭引向藍營,説“這反映了民間對馬當局施政的強烈不滿”;又説馬當局在課綱上用意識形態調整,“獨派”人士也用意識形態回敬馬英九。在這種氛圍下,銅像是否還原,還是一個疑問。

  島內分析人士指出,這次事件表明,綠營想借“反孫中山”來“反一中”,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獨派”對兩岸互動增強的恐慌。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張士賢認為,當前兩岸關係顯示,國共兩黨對“一中”內涵已有越來越接近的趨勢,且民進黨部分人士也出現了對“一中架構”的認同感,這些趨向是“臺獨”、“基本教義派”絕對不能容忍的,因此他們通過拉倒孫中山銅像的方式,表達對“一中”的反感和仇視。不過,從目前來看,這種行為在臺灣沒有引起共鳴,甚至在民進黨內部都沒有積極的響應。(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