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英九遭遇“鞋攻”的新聞成為島內熱門的八卦話題。據説馬英九已下令撤除“攔鞋網”,以平常心對待民眾的抗議活動。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馬當局近年進行多項改革劍指社會各種沉疴痼疾,因而不可避免地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常常招致批評和攻擊。以平常心看待“扔鞋”現象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時也應好好思考消除民怨之道,在經濟建設上再多下功夫,儘快令兩岸服貿協議生效,為島內服務業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和商機。
評論摘編如下:
最近馬英九遭遇“鞋攻”的新聞成為島內熱門的八卦話題。馬英九上周在出席公開活動時,有民眾扔鞋以示抗議,這也是馬英九這一年來第九次遇到“鞋攻”。全臺各地的警察局還特地購置了“攔鞋網”,以保護馬英九及隨行人員免吃“鞋餅”。但據説馬英九已下令撤除“攔鞋網”,以平常心對待民眾的抗議活動。
根據島內相關法律法規,在合法的尺度下,民眾可舉行示威抗議活動。但像“扔鞋”這樣的暴力抗議方式非但達不到表達訴求的目的,反而對他人造成困擾,甚至會傷及人體,也容易讓外界誤解臺灣是一個不講道理、不講禮貌的社會。事實上,不管個人有多大的冤情、不滿、委曲,都應尋求合法、理性的途徑去解決,只有如此才可構建文明、理性的社會風氣。
馬當局近年進行多項改革,劍指社會各種沉疴痼疾,因而不可避免地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常常招致批評和攻擊。舉個例子,去年1月馬英九成功連任不久即調高油費和電費價格,引起民眾反彈,但其實一直以來,島內油價都得到當局補貼,電價亦長期不作調整,臺灣民眾因而長期享受低廉的油價和電價,不過這也為當局財政帶來巨大壓力,加上這些年國際油價飆升,“中油”虧損已逾2000億(新台幣,下同),瀕臨破産邊緣,在這種情況下,“油電雙漲”實在無可避免。
刪減退休公務人員年終慰問金也是馬當局改革工程的重頭戲。根據臺灣以往的規定,1995年之前入職的公務人員退休後仍可比照現職人員,領取相當於1.5個月薪水的年終獎金。出於社會公平原則,馬當局決定,只有生活困苦的退休軍公教人員或遺屬,才可領年終慰問金。
此外,島內一些媒體的錯誤引導也造成民眾對馬當局的誤解。例如,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登了一則題為Ma the bumbler的文章。有臺灣媒體把“bumbler”翻譯為“笨蛋”。於是“笨蛋説”在島內不脛而走,更掀起一波“批馬熱”。後來《經濟學人》方面澄清“bumbler”非“笨蛋”之意,只是形容一個人“行事猶豫”,並批評這是臺媒不負責任的錯誤翻譯。又如,最近的“關説事件”,島內不少名嘴為了衝高收視率,幾乎一面倒“批馬”。
馬當局處理內政的手法的確引起爭議,但在改善兩岸關係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卻毫無疑問應受到肯定。在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前,兩岸關係跌至低谷;如今兩岸直航、赴臺遊、簽署經濟合作協議都一一實現,使島內基層民眾享受到兩岸和平紅利。
然而,由於近年國際經濟環境欠佳,使臺灣經濟的復蘇步伐趨緩,島內民眾怨言頗多。馬英九以平常心看待“扔鞋”現象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時也應好好思考消除民怨之道,在經濟建設上再多下功夫,儘快令兩岸服貿協議生效,為島內服務業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和商機。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