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軍易帥“止血”能否挽回民心

2013年07月30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昨日,江“內閣”改組的消息在島內頗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國防部長”高華柱下臺,由副部長楊念祖接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次人事變動的規模和力度不算大,有人稱之為“大換血”,似乎言過其實了。臺軍易帥雖有助於緩解民怨,但更重要的是,應完善制度、杜絕亂象,如此才能挽回民心。

  評論摘編如下:

  臺當局昨天宣佈了“內閣”改組名單,雖然牽涉到7個部門,範圍不小,但大多不是核心部門。“行政院”正、副院長及秘書長等三大主管沒有異動,“內政部”、“陸委會”、“外交部”、“交通部”、“經濟部”、“教育部”也是原班人馬,“財經小內閣”也只是“金管會主委”換了人。

  馬當局這幾年為因應時局變化而不時對“內閣”進行改組,相較之下,這次人事變動的規模和力度不算大,有人稱之為“大換血”,似乎言過其實了。但不可否認,昨天江“內閣”改組的消息在島內頗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國防部長”高華柱下臺,由副部長楊念祖接任。最近,“士兵洪仲丘猝死案”在臺灣鬧得沸沸颺颺,甚至發生3萬群眾包圍“國防部”要求查明真相的罕見的社會事件。然而,案發至今將近一個月,案情依然撲朔迷離,島內坊間的憤怒情緒迅速蔓延,將於本週六在臺北再次舉行遊行示威。為了平息民怨,高華柱早前已有挂冠求去之意。據説,馬當局原本下月底才啟動“內閣”人事變動,但如今提前一個月,就是希望儘快調整“國防部”人事,以實際行動回應民意,為日益熾熱的民怨民憤降溫。不管傳聞是否屬實,馬當局趁“內閣”改組更換“國防部長”則顯得順理成章。畢竟軍中亂象由來已久,非高華柱一人之失,以“內閣”改組的名義撤換高華柱,既可讓其“體面”下臺,又可向輿論交代。此外,兩岸服貿協議、核安等問題爭議不斷,如果洪案持續發酵,馬當局將會疲於應對。

  然而,死者家屬和關注事件的臺灣民眾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案情早日水落石出,找出“元兇”。案件源於月初還有兩天就退伍的臺軍下士洪仲丘在禁閉期間猝死,儘管各種謠傳滿天飛,但上周法醫鑒定報告確認其死因是“人為過失”,證實了洪仲丘並非死於意外,而有“他殺”的成分。不管軍中何人所為,軍方難辭其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軍隊原本應是一個紀律嚴明的群體,但軍官體罰、毆打、淩虐士兵卻是島內軍中的傳統陋習,歷經半個多世紀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變本加厲,導致命案接連不斷。這與軍方組織的任務性質特殊有關,往往以“軍事機密”為由享受“特殊權力”,讓許多在服役期間遭到不平等對待的士兵投訴無門。洪仲丘案不過是冰山一角。1996年在臺空軍作戰司令部發生一宗女童姦殺案,軍方急功近利,儘管案情疑點重重,仍把士兵江國慶判為真兇,並執行槍決。近年監察院重查此案,才發現真兇另有其人。

  洪仲丘案之所以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顯示民眾對軍隊陋習已到了忍無可忍的臨界點。臺軍易帥雖有助於緩解民怨,但更重要的是,應完善制度、杜絕亂象,如此才能挽回民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