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北看海峽論壇:回歸理性 就事論事

2013年06月18日 08:2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猶記海峽論壇初辦之時,臺灣的輿論還在討論“統戰”問題,眼睛、耳朵全方位捕捉“統戰資訊”,誰出席了論壇、論壇的某項安排、開閉幕式的某個節目都會被嚴格檢查是否有“統戰”色彩。6月15日第5屆海峽論壇開幕,這一次臺灣的輿論關心的是“利多”、“3隻小熊貓”。論壇開幕前夕,就接連有教師、社團工作人員、大陸配偶等告訴記者:“我要去廈門了,參加海峽論壇。”

  小熊貓紅了  

  “小熊貓是貓熊寶寶嗎?是因為團團、圓圓生不出來所以送我們嗎?” 福建省在論壇上宣佈向臺北市立動物園贈送3隻小熊貓,讓臺灣民眾更多了解大陸的野生動物保護情況,臺灣同行馬上向記者提出問題。“中央社”6月16日為此特別發出消息介紹:小熊貓俗稱“九節狼”,外形類似浣熊,但毛色不同……大陸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佈在中國大陸南方到喜馬拉雅山麓。臺北動物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園內現有3隻小熊貓,生活在溫帶園區,一直未能繁衍成功,福州來的新夥伴將為臺北動物園帶來“生”機。小熊貓在臺灣未到先紅,報紙上,《福建送小貓熊 臺北歡迎》等大字標題引人關注。

  《旺報》記者在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見論壇代表的現場觀察到“俞正聲力挺水援金門”。報道寫到,當金門縣長李沃士發言談到金門缺水缺電的議題,希望金門向大陸買水能儘快推動時,俞正聲堅定回復“大陸肯定支援,不要讓民生問題政治化!”

  聚焦惠臺政策  

  《大陸再釋31項惠臺政策》、《兩岸交流 利多大爆發》、《遊金門多一天 觀光業叫好》等文章標題,聚焦海峽論壇上宣佈的各項惠臺政策,電視臺滾動新聞播報論壇,記者在臺北幾乎第一時間就能了解海峽論壇宣佈的各項新政策。

  臺灣媒體在第一時間採訪刊發這些新政策的影響。針對國臺辦宣佈支援在大陸高校畢業的臺生自主創業、臺生在畢業學年內參加創業培訓享受相應培訓補貼的政策,“中央社”馬上發了採訪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的報道,臺生會指出,樂見大陸放寬給臺生的就業管道,相信新措施有助於在大陸唸書的臺生留在當地就業。

  針對新增13個試點個人遊城市,《聯合報》採訪台觀光局和旅行業者後刊發《陸客自由行 今年將創54萬人次》的報道。《旺報》還報道了臺灣雲林、彰化、南投縣為打破“悶”經濟,6月15日在第5屆海峽論壇的“臺灣縣市推介會”上,率團向大陸民眾推薦臺灣農産品及知性旅遊的觀光之美,全場爆滿,反應相當熱烈。

  關注對待“臺獨”的態度  

  臺灣《聯合晚報》記者在海峽論壇上發出了《俞正聲:歡迎臺獨人士到大陸走走看看》的觀察報道。文章寫到:俞正聲説“曾經支援過、追隨過、從事過臺獨的人,只要他們有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意願,大陸都歡迎他們來大陸走走看看……”文章分析,北京此刻試圖展現一種有容乃大的姿態,沒有設限。 這裡頭固然是北京已不太擔心“臺獨”對臺灣走向的影響力,更深的意涵卻是,北京已看出臺灣內部正在發生一種微妙的變化,亦即民進黨陣營論述也在轉變,過去與中華文化全然割裂的“臺獨”主張已是末流。文章認為,無論謝長廷、蔡英文或蘇貞昌,都在俞正聲這次表述的對象範圍內,是北京對民進黨的一次心理喊話。 

  對此,民進黨發言人對外聲稱民進黨正面看待兩岸的溝通交流,但反對有預設前提限制的互動。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表示不接受“一家人”、“中華民族”等概念,因為這些暗藏“大一統”的預設結果。(記者 陳曉星 孫立極)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