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海峽論壇抖開惠臺“大禮包”

2013年06月14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自2009年以來,海峽論壇已舉辦4屆。即將於本週末舉行的第五屆海峽論壇,照例將出臺新的惠臺措施。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的論壇,發佈一項項利好兩岸的政策措施,得到越來越多兩岸基層民眾的認同,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作為論壇主辦地福建,更是著力先行先試,率先突破,促進閩臺交流合作向更廣範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農業合作漸入佳境

  第二屆論壇後,多名臺灣專才被聘閩臺農業合作領域事業單位任職;第三屆論壇上,閩臺百餘對鄉鎮簽訂了117項交流合作協議,建立兩岸特色鄉鎮深入交流與合作機制。福建還發佈了《關於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在資金、融資及服務等方面對入園臺灣農民予以大力支援。

  這些先行先試的惠臺舉措,有力推動閩臺農業合作走向深入,並取得豐碩成果。目前,福建對臺農業合作交流持續走在大陸前列。

  經貿合作持續強勁

  歷屆論壇不斷推出的惠及兩岸民眾的新政,吸引越來越多的臺企來大陸投資興業。福建先行先試,更是頻頻推出相關政策,吸引臺資項目落地。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吸引臺資1.3萬項,合同臺資291.8億美元。

  去年初以來,閩臺經貿交流合作捷報頻傳:首個海峽兩岸合資産業投資基金在閩設立運營,目標規模200億元,投向海西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和閩臺産業合作項目等;廈門至金門海底直達光纜項目建成投用,福州長樂至臺灣淡水海峽光纜1號工程竣工,開啟兩岸“通信直航”新時代;首個海峽電子商務産業基地率先開建,海峽股權交易所、海峽證券公司等項目正加快建設……

  在大約一年半的時間裏,福建積極落實貨物貿易早期收穫計劃,進口臺灣大米525噸,廈門成為臺灣大米輸入大陸的第一大口岸;臺灣國泰産險、富邦産險在閩設立分公司;簽訂《閩臺口岸通關物流資訊平臺合作協議》,與臺灣口岸資訊平臺率先實現對接;繼續加強石化、汽車、精密機械、LED、電子五大産業對接等。

  截至2012年底,福建省經商務部核準,在臺投資企業和機構共35家,福建企業協議投資額1.63億美元,企業數和投資規模在大陸各省市中走在前列。

  直接往來更為密切

  依託兩岸“小三通”,福建積極拓展多種兩岸直接往來形式。據統計,截至2012年,“小三通”航線累計運送旅客956萬人次。

  福建先後開通福州、廈門至花蓮,福州至澎湖的空中客運直航航線;平潭至臺中的“海峽號”航線通航以來,常態化運送旅客12萬人次;福州成為大陸首個與臺灣開展快遞業務的航點。憑著便捷多元的往來方式,福建已吸引越來越多的大陸其他省份居民經該省赴臺旅遊。截至2012年底,大陸居民經福建口岸赴臺旅遊達89.1萬人次。為了做強“海峽旅遊品牌”,福建成功舉辦旅博會、“萬名福建鄉親遊臺中”等活動,進一步推動了閩臺旅遊交流再上新臺階。

  一路前行的海峽論壇見證了兩岸交流合作,也見證了兩岸鄉親交流的情誼,不僅續寫出兩岸民間交流的“嘉年華”,也成為兩岸強勁合作的見證。(林雙偉 李向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